成层沉淀实验报告.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成层沉淀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二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实验

试验二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实验

(一)实验原理

该实验是研究浓度较高的悬浮颗粒的沉淀规律。沉淀过

程中有明显的清水和浑水分界面,称为浑液面,浑液面缓慢

下沉,直到泥沙最后完全压实为止。

颗粒间的絮凝过程越好,交界面就越清晰,清水区的悬

浮物就越少。

在沉淀过程中,清水区高度逐渐增加,压实区高度也逐

渐增加,而等浓度区的高度则逐渐减小,最后不复存在。变

浓度区的高度开始是基本不变的,但当等浓度消失后,也就

逐渐消失。变浓度区消失后,压实区仍然继续压实,直到这

一区的悬浮物达到最大密度为止。当沉降达到变浓度区刚消

失的位置时,称为临界沉降点(c点)。

15

如以交界面为纵坐标,沉淀时间为横坐标,可得交界面

沉降过程曲线。曲线a-b为上凸的曲线,可解释为颗粒间的

凝聚,由于颗粒凝聚变大,使下降速度逐渐变大。b-c段为

直线,表明交界面等速下降。曲线c-d段为下凹的曲线,表

明交界面下降速度逐渐变小。此时b区和c区已消失,c点

称为沉降临界点,交界面下的浓度均大于c。c-d段表示b、

c、D三区重合后,沉淀物压实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

压实变慢,最后压实到高度h?为止。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的过程和规律;

2.绘制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的试验曲线。

(三)仪器设备

秒表(或手表),1000mL量筒,2000mL烧杯,水桶(带

搅拌机),ss500mg/L水样。

(四)实验步骤

1.将水桶中配好的水样,用搅拌机混合均匀。

2.用2000mL的烧杯从水桶中取水样(约2/3烧杯),并

快速倒入1000mL刻度。

3.用玻璃棒将量筒中水样搅拌均匀后,静沉实验开始。

4.观察静沉过程中出现的浑液面。

5.每隔一定时间记录浑液面的高度,整个静沉过程约

30min即可完成。

25

6.停止实验,整理仪器。

(五)实验结果分析

1.通过静沉实验记录,绘制t~h曲线

2.从曲线求出t0,hc。

(六)思考题

1.试区别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的

区别和联系。

2.上述四类沉淀实验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

浑液面出现时t=____________

A--清水区

b?等浓度区??c?高浓度区?悬浮物区或污泥区D?压实

区??

A与b交界面称为浑液面

篇二:沉淀实验数据处理

篇三: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报告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过实验学习掌握颗粒自由沉淀的试验方法。

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

绘制时间-沉淀率(t-e)、沉速-沉淀率(u-e)和ct/co~u

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

35

沉淀是指从液体中借重力作用去除固体颗粒的一种过

程。根据液体中固体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可将沉淀过程分为

自由沉淀、沉淀絮凝、成层沉淀和压缩沉淀等4类。本实验

是研究探讨污水中非絮凝性固体颗粒自由沉淀的规律。

文档评论(0)

188****87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