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式说理.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退为进”式说理

作者:钱士艳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20年第11期

近日笔者在进行情境任务型作文教学时,对学生作文中大量出现的自说自话或者站在道德

制高点上的说教等说理现状深有感触。身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教会学生增强对话意识,注

意交流的真诚,将说理真正说到读者的心里?

比如前段时间我们写作的这个作文题:战争中,一个村庄被炸毁。一个小女孩身上着了

火,正哭喊着往前跑。一名持着相机的战地记者正从这里经过。面对眼前的情景,他有三种选

择:第一种,抓紧时间拍照,并立即离开给报社发照片;第二种,他拍下照片后,过去灭火;第

三种,顾不上拍照,赶紧过去把小女孩身上的火扑灭。

有人就这三种选项让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进行选择。小学生都选择第三种,因为被火

烧多疼啊。中学生有选第三种的,也有选第二种的,选第二种的学生认为,拍下照片可以让更

多人看到战争的残酷。大学生中有人为第一种行为辩护,认为职业素质更重要,记者这一职业

决定了他应该这样做。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则情境任务型作文。材料由两段构成,第一段是创设一个情境,交代背景材料,提

出問题。战乱中,一个战地记者,面对身处险境着火的小女孩应该怎么做,并且给出三种选

择。第二段材料展现特定人群的选择。综合来看,重心应在第二段,第二段是后续观点生发的

基础,观点的生成和支撑都不应离开第二段材料所规定的范畴。任务指令为“以上材料触发了

你怎样的思考”,材料第二段中明确给了三个群体的具体取向,这便是审题立意的关键,所

以,必须对三个群体和他们的三个取向进行思考、斟酌、权衡、比较,不可另起炉灶。

很多同学都能读出材料的情境要求,也大都能站在小学生或中学生的角度,阐述自己对此

事件的看法。出现比较多的立意有:1.强调职业素养,不能违背人性;2.人理性思维的提升不能

以牺牲感性的良善为代价;3.在强调职业素质的同时,保持人本初的善良;4.教育要保护人天性的

善良;5.敬畏职业素养,更要敬畏生命;等等。但是问题在于,很多同学在说理的时候,往往要

么抛开情境大谈人性,要么直接指责大学生,或者简单地将职业素质完全否定。还有些同学站

在中学生的角度,既批评小学生幼稚、目光短浅,又批评大学生冷血、毫无人性。

这样的写作,又何尝不是一种冷血且缺乏理性?

在作文走向情境任务的今天,我们的写作需要避免的,除了自说自话式写作、强调学生的

写作要有对话意识之外,还要告诉学生的就是,写作中要有读者意识,尊重读者的阅读感受,

恭敬、诚恳地表达与阐述。

一、“以退为进”说理思维举隅

以退为进写作,就是基于对话意识、读者意识之上的一种尝试。这样的尝试,古人早已为

我们做出了极好的示范。我把其中最经典的做法,归结为以下两点。

示之以弱、驳之以理1.

“读之不落泪其人必不孝”的《陈情表》就给我们提供了“以退为进”范式之一:示之以弱、

驳之以理。

面对晋武帝的“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李密在“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欲苟顺私情,则告

诉不许”的困境里,再以表闻,仍以奉养祖母为由,来求得庙号为武的皇帝司马炎“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听起来像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聪明练达的李密,开篇先是从父丧母嫁、年少多

病、门衰祚薄、刘氏卧病等四个方面陈说自己的“夙遭闵凶”。此刻的李密,心里未必不清楚,

此番“卖惨式”的陈情,也许无法从皇帝处博得同情;但是他仍然选择以这样的开篇来向皇帝陈

说,其首要目的,我想应是“示弱”二字,示之以弱,求其耐心,接下来的陈情才有“陈”的空间

和可能。其次要目的,我认为就是应对晋武帝“为何只有你能供养祖母”的质问了——家中除了

李密、再无一人可以供养祖母。这样的铺垫,就为文章第二段“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提供

了有力支撑。接下来李密在后文中直接点明“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来

正面回应晋武帝对他是否是“矜名节”才拒不出仕的疑虑,并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这句话里

暗示了一个意思——臣密尽孝即为尽忠,以此来回应晋武帝可能会有的第三个质问——自古忠

孝难两全,为何不能舍孝就忠。李密的陈情,到此处似是已能劝服武帝答应他“辞不就职”的请

求了。但是李密再次向皇帝言说了以下内容:“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这番话语,将武帝可能会有的第四个质问——尽孝

和尽忠不能完全等同——堵在了喉中。

难怪晋武帝读罢《陈情表》感叹道:“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准如

文档评论(0)

180****80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