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pptx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体建构:法律与教化

----建构思维导图,梳理古今中外法律与教化的发展历程

【学习目标】1.结合文本,梳理法律与教化的发展演变历程,说出其内在逻辑关系。2.借助史料,中西对比,总结说明各国法律与教化的特点。3.运用唯物史观,阐释当今中国法治建设对古代法律与教化的合理借鉴。准备好选择性必修一课本,典题本,三维设计,提纲。结合提纲背诵以下问题,准备检查——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历程、标准、演变趋势2.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原因、历程、特点与影响3.西方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影响

课标要求——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3.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4.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学习活动分享方式要求1.建构并解读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的时间轴(每个朝代的史实、阶段划分及特点)2.建构并解读西方的法律与教化的思维导图(重点: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前后黑板展示同学:①迅速、简练、规范;②明确立意,运用所学,有自己的思想最重要;③双色笔展示。非展示同学:①组内展示成果,找到疑难点,准备点评时质疑。②落实巩固基础知识。结合教材与史料深度思考——1.先秦德治与法治之争的背景、表现2.指出《唐律疏议》的地位,概括其特点3.与宋代乡约相比,明清时期乡约的特点4.总结中国古代法律特点及成因、影响5.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关系口头合作探究思维碰撞

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考点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发展历程

课标要求: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2)法治传统:早期国家可能已有法律(习惯法);春秋郑国子产“铸刑书”,标志着中国最早的成文法诞生。(1)德治传统:西周建立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敬天保民”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夏商周的特点:刑礼并立礼——调整贵族内部社会关系;刑——控制下层劳动人民。春秋战国的特点:成文法诞生

春秋战国时期(1)背景①时代特征: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②思想来源:诸侯国君纷纷寻求治国新思想,儒家德治思想与法家法治思想影响最大。③历史渊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宗族和姻戚的情谊经过了世代愈多,便愈疏淡,君臣上下的名分,最初靠权力造成,名分背后的权力一消失,名分便成了纸老虎,必被戳穿,它的窟窿愈多,则威严愈减。光靠亲族的情谊和君臣的名分去维持的组织必不能长久。何况姬周帝国之外本来就有不受这两种链索拘束的势力。——张荫麟《中国史纲》

德治法治主要思想代表人物观点(2)具体表现:人性善,主张德治孔子和孟子孔子:统治者①为政以德;②节用而爱人;③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孟子:统治者①施仁政于民,②省刑罚,薄税敛”;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人性恶,主张法治商鞅与韩非商鞅在秦国颁布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①君主不要谈礼义,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②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守法奉令;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重点探究1】:德治与法治之争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宋石男《礼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坚持此种理念的理由。材料二韩非主张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必完法。”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韩非法治思想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材料三“礼治”和“法治”本来是儒、法两家对立的政治主张,但是荀子主张既“隆礼”又重法。——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3)列举后世贯彻荀子思想的好的做法。(1)理念:为政以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