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初中语文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使至塞上》说课稿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小丫头香菱想要学诗,黛玉便真挚的告诫她:“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由此可见,在林妹妹眼里王维的五言律诗是第一流的,今天我带来的就是王维传世的五言律诗《使至塞上》的说课。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使至塞上》是一首边塞诗,在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内容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希望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被表扬,学习的热情比较高。但是,对古诗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句子理解不到位,就不用谈内容理解和对句子赏析了。针对这种情况应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

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

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

积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

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

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

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默写,一是赏析。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学习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体味法、知人论世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先以李清照名字由来和《香菱学诗》片段导入,介绍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之后正式的文本解读分为五步品美,即“音韵美”“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异同现美”。

音韵美

听歌曲,感受诗歌具有的音韵美。

结合注释了解全诗大意,配乐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跳跃朗读,将中间两联抽离,让学生只朗读首尾两联来体会情感。学生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首尾两联情感的不一致,在朗读首联时声音低沉,而读尾联却突然高昂起来。从而,自然就体会到首联的“孤寂”“抑郁”和尾联的“豪迈”“豁然”,两者感受突兀,结合背景资料,可以了解到王维当时名为出使边境,实为被排挤出朝廷,在这种情况下心情自然不佳,那为何最终却“豁然”了呢?

画面美

课堂自然转入重点品读颔联、颈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又该怎么理解呢?

枯草随风而动,滚动到汉疆塞外,大雁在春季归来,飞向了遥远的北方。

“征蓬”描述的是随风而动的轻盈的枯蓬草,枯蓬草由于轻而大被风吹动看起来疯狂滚动,气势迅猛,作者这时候想起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也想起了战场前线的战士,因此将随风滚动的蓬草比作杀出塞外的将士,写成了“征蓬”“出汉塞”。这里也是作者用枯蓬草自喻,描述自己就像随风而动的枯蓬草一样被狂风吹出了塞外,身不由己,凄苦飘零边陲。“归雁入胡天”,作者写到归雁其实是想到了自己西去宣慰将士之后也无法回归到朝廷,而只能归凉州任河西节度使判官,更显作者此时的郁闷与落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依据苏轼“诗中有画”的评价,以绘画的角度品析第三联。

色彩美:黄沙、红日、闪着白光的长河、一律灰色的青烟

线条美:纵向的烟、横向的河、弧形的落日

层次美:由上至下、由远及近

意境美

教师出示自己改写的诗句“沙漠烽烟起,黄河夕阳下”,可以说“景”均未变,但“情”意全无,无“情”也就无“境”。再次让学生以朗读的方式感受体会诗歌原句和改写的诗句,学生已自动地运用了“情”的再现这一方式品读两句诗,体会到了“大”“孤”“直”所勾画出来的辽阔广袤以及“长河”“落日”勾画出来的雄浑苍茫,特别是

文档评论(0)

阶梯考试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育 考试 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