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五部分整本书阅读
第1讲《乡土中国》
在部编版教材中,“整本书”指《乡土中国》《红楼梦》两部作品,它们作为两个独立的单元呈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必然会成为高考的考查内容。整本书阅读倡导深阅读,从考查的角度看,命题的空间相当大,题目的形式灵活且新颖。
考情概览
(1)考查情节内容。如2021年高考北京卷第16题对《红楼梦》情节内容的考查(6分)。
(2)以整本书内容作为素材要求进行语言表达,涉及写作和语言文字运用。大写作,如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以《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为材料要求考生进行分析写作(60分,不少于800字);小写作,如2021年高考北京卷微写作(10分,不超过150字);语用综合表达,如2021年高考天津卷第21题要求说明选取某个场景拍摄的理由(6分,100字左右)。
(3)选项命制关联整本书内容。如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第3题D项,用文本中论述的流动视角的概念分析《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
(4)选择与整本书相关的文本材料。如2022年新高考Ⅱ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在探讨中国典籍的翻译问题时涉及《红楼梦》的翻译。
截至2023年,高考对整本书阅读的考查只涉及了《红楼梦》,但是关于《乡土中国》的复习也同样不能忽视。
考向预测
(1)借助整本书中的概念原理,解释试卷文本中的现象或评价试卷文本中的价值观。
(2)借助试卷文本提供的观点,分析整本书中的文学现象或人物形象。
(3)引入文艺理论,结合整本书的内容和试卷文本的内容,进行比较阅读。
(4)根据整本书中的人物个性,做出合理推测。
(5)单独设题,以内容理解为基础,考查对文本的概括、分析与判断。其中概括故事情节是考查重点。
高考对《乡土中国》《红楼梦》的考查还处于探索阶段,按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以后对整本书阅读的考查将会以更丰富灵活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1章乡土本色
在本章中,作者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其二,人口具有不流动性;其三,熟人社会。本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
第2章文字下乡
在本章中,作者从乡下人被看作“愚”这一社会现象入手,否定乡下人“愚”,进而指出乡下人是在某种城市知识的掌握上不及城里人。接着作者从乡下人多文盲、不识字的事实出发,论述文字的作用,指出文字只是一种辅助的交流工具,在乡土社会中,人们无须这样的工具来交流。然后进一步由文字推广到语言,指明语言也只是一种辅助的交流工具,在乡土社会中,人们还可以用其他工具和方式来交流。最后回应前文和标题,辨明乡下人“愚”的本质,阐发对文字下乡的看法。作者认同文字下乡,但是他认为要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考虑乡土社会的本质,不能僵化地推行文字下乡。
第3章再论文字下乡
本章继续就“文字下乡”的话题展开论述,从时间之隔的角度提出乡土社会无须文字的观点。所谓时间之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在个人的今昔之隔上,作者主要阐述了个人与时间的关联,表明记忆和学习之于人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指出文字作为记忆和学习的工具,就必然要被辅助使用。但在乡土社会,由于社会的稳定性,个人的记忆与学习反复重复,甚至就是一种世代经验的永恒不变的复制传承,世代之间只要循规蹈矩便可以生存下去,社会的世代之隔就这样被解决了,故文字这种记忆的工具也就无关紧要了,成为非必需品了。
第4章差序格局
本章先提出“私”的毛病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点明“私”的问题与社会结构的格局有关,接着以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为对照,重点分析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的特点。“差序格局”是一种以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收放自如,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最后作者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克己。
第5章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继上一章中对中国社会差序格局与西洋社会团体格局的讨论,本章专就两种社会结构引发的不同道德体系进行了论述。作者指出,差序格局中的道德观念建筑在以“己”为中心的私人联系上,而团体格局的道德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
第6章家族
本章中作者旨在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家的性质及其特征进行说明。在作者看来,中国的家是可以根据经营事业大小的需要沿着父系的差序格局缩小或扩大的。与西方家庭以夫妇为主轴而以儿女为配角,以两性情感为凝合力量不同,中国的家以父子、婆媳为主轴而以夫妇为配轴,讲求纪律,排斥私情。
第7章男女有别
本章论述了中国乡土社会中“男女有别”的现象。作者首先引出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话题,并界定了“感情定向”“感情”“了解”等相关概念;接着引入西洋的两种文化模式,指明乡土社会中男女生理上的差别阻碍了人与人的充分了解,而“男女有别”的现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