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局部解剖(口腔解剖生理学).pptx

颌面部局部解剖(口腔解剖生理学).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骨;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

骨、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参与眼眶底部、口腔顶部、鼻腔侧壁和底部、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的构成。;1.上颌体

(1)前外面(脸面)

上界:眶下缘

内界:鼻切迹

下方:移行于牙槽突

后界:颧突、颧牙槽嵴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0.5cm。眶下神经、血管通过。向后上外方通入眶下管,是眶下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部位。

尖牙窝:提口角肌起始。位于前磨牙根尖的上方,与上颌窦仅有薄骨板相隔,故行上颌窦手术时,常由此处进入窦腔。;颧牙槽嵴:位于上颌体后面与前面在外侧的移行处,在面部或口腔前庭可触及,是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上颌结节:是后面下部比较粗糙的圆形隆起,是翼内肌浅头的附着点。

牙槽孔:后面中部、上颌结节上方有数个小骨孔,是牙槽管的开口,向下通入上颌窦后壁,有上牙槽后神经、血管通过。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麻醉药物应注入牙槽孔周围。;眶下沟:向前、内、下通眶下管。;上颌窦裂孔:通鼻腔。;(1)额突:上颌体的内上方,其上、前、后缘分别依次与额骨、鼻骨和泪骨相接。参与泪沟的构成。在上颌骨复位时,应注意保证鼻泪管的通畅。

(2)颧突:向外上与颧骨相接。;(3)腭突:水平骨板,上颌体与牙槽突的移行处伸向内侧,与对侧上颌骨腭突在中线相接,形成腭正中缝,参与构成口腔顶部和鼻腔底部。参与构成硬腭的前3/4。后缘呈锯齿状与腭骨水平部相接。

腭前孔:又称切牙孔,上颌中切牙的腭侧、腭中缝与两侧尖牙连线的交点上,向后上通入切牙管,内有鼻腭神经、血管通过。麻醉鼻腭神经时,可将麻醉药物注入切牙孔或切牙管内。;(4)牙槽突:又称牙槽骨。为上颌骨包绕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内、外板均为骨密质。中间夹以骨松质。牙槽突唇颊侧骨板较薄,并有许多小孔通向骨松质。

腭大孔: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腭大孔,有腭前神经通过。在覆盖粘膜的硬腭上,腭大孔的表面标志则为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与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交点,距硬腭后缘0.5cm处。;1.牙槽突结构特点??牙槽突的变化是骨组织的改建过程,反映了破骨与成骨两者相互平衡的生理过程。对错位牙施以适当的力,促使其向正常位置移动,从而达到牙列整齐并建立正常咬合关系的目的。

全身骨骼系统中变化最为显著的部分

受压迫吸收,受牵张增生。;(1)牙槽窝:为牙槽突容纳牙根的部分。

固有牙槽骨:牙槽窝周壁,包被于牙周膜的外围。上有许多小孔,称之为筛状板。因其骨质致密,X线片上呈现一白色线状影像包绕在牙周膜周围,又称之为硬板。

固有牙槽骨、筛状板、硬板系指同一部位。

上颌牙的唇颊侧骨板均比腭侧者薄。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骨板因有颧牙槽嵴而厚度增加,上颌第三磨牙牙根远中面的牙槽骨骨质比较疏松。;(2)牙槽嵴:指牙槽窝的游离缘。

(3)牙槽间隔:指两牙之间的牙槽突。

(4)牙根间隔:指多根牙诸牙根之间的牙槽突。;底壁由前→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且各牙根尖之间以较薄的骨板相隔,甚至无骨板仅覆以粘膜,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底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前磨牙与第三磨牙再次之。上述牙的牙源性感染可累及上颌窦,引起上颌窦炎症。临床上拔除上述各牙及摘除断根时,应注意避免将断根推入上颌窦内或穿通窦壁造成上颌窦瘘。另外,在做上颌窦手术时,应避免伤及牙根尖。;上颌骨与咀嚼功能关系密切,在承受咀嚼压力明显的部位,骨质比较厚,以利于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由此形成三对支柱,均下起上颌骨牙槽突,上达颅底。;(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

(2)颧突支柱: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横行的连接支架:在上述支柱间有横行的连接支架,诸如眶上弓、眶下弓、鼻骨弓等。这些结构使上颌骨及其邻骨能够承受相当大的咀嚼压力。但在受到暴力的情况下,常可造成上颌骨及其邻骨的同时破损。;血液供应:丰富,上牙槽动脉、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的分支。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亦迅速,但手术或外伤后出血较多。

淋巴回流:回流较广,包括咽后、下颌下及颈深诸淋巴结。

神经支配:上颌神经支配。;(一)外形

水平部——下颌体;垂直部——下颌支;下颌角。

;1.下颌体弓形;(2)内面:

上颏棘颏舌肌的附着点

下颏棘颏舌骨肌的附着点

内斜线:下颌舌骨线,自下颏棘下

文档评论(0)

学霸状态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加油吧,少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