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知识梳理归纳--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VIP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知识梳理归纳--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法治

(1)思想渊源

①《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②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在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辩论。

(2)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代表人物是商鞅与韩非。

①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

②韩非: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为保证法令畅通,韩非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3)影响: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德治

(1)思想渊源:西周统治者建立起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

(2)思想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

①孔子:主张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②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3)影响: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甚至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

【特别提醒】先秦儒家在力主“德治”的同时并不排斥“法治”,先秦法家在力主“法治”的同时也承认基本的道德存在,“德治”与“法治”在中国封建历史中一直都不是相互排斥的,水火不容的,而德治与法治相互结合的社会治理方法也是古往今来越来越明显的一种共识。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时期的律令

(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

(2)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2.魏晋时期律令的变化

(1)原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

(2)表现: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学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此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

(3)目的:主要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3.唐朝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唐律疏议》

①制定: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后来,唐高宗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

②地位: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③特点: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如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

④影响: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唐律对邻近的日本也有重大影响。

【特别提醒】唐律的特点之一是依礼制律,礼法合一,这是唐律发展到成熟完备阶段的典型标志,也是中华法系区别于其他法系的最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所有条文都以封建的“三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许多法律条文都直接渊源于礼的规范,将礼的精神与律的形式紧密而完美地结合为一体。?3?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唐律条文的“疏议”部分。总之,唐律继承了西汉以来礼律融合的传统,使封建的礼教纲常进一步法典化、制度化。

(2)《大唐开元礼》

①颁行:唐朝提倡礼治。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

②内容:分吉、宾、军、嘉、凶五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

③地位: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3)强化基层教化:在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特别提醒】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家训之外,其他名称还有: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法律

(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

(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

(3)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2.教化

(1)儒学向基层渗透

①背景: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

②表现:南宋后期,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

文档评论(0)

逐梦高考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名长期耕耘在湖南湘西地区基层高中的教师,已带过5届高三毕业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备课组组长,我想把我们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和高考研习心得收获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高考相关资料和高中各学科的自制教学课件,助力更多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