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吴又可《瘟疫论》中药方剂集锦.pdfVIP

明朝吴又可《瘟疫论》中药方剂集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朝吴又可《瘟疫论》中药方剂集锦

吴有性(1582—1652),字又可,汉族,江苏吴县东山人。明末清

初传染病学家,瘟疫学说创立者。大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南北

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

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医生们都用伤寒法治疗,毫无效

果。吴又可亲历了每次疫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推究病源,潜心研

究,依据治验所得,撰写成了全新的《瘟疫论》一书,其学术思想使

温疫学说独立成体系,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他以毕生的治疫

经验和体会,大胆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

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因此赢得后人的广泛尊重。

电影《大明劫》中冯远征扮演的吴又可

本文为各位读者节选了《瘟疫论》中记载的中药方剂及相应解释,

虽不敢说对当下疫情有所帮助,但求普及大家对祖国医学的认知。

溫疫初起

溫疫初起,先憎寒而後發熱,日後但熱而無憎寒也。初得之二三

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晝夜發熱,日晡益甚,頭疼身痛。其時邪在

伏脊之前、腸胃之後,雖有頭疼身痛,此邪熱浮越於經,不可認為傷

寒表證,輒用麻黃、桂枝之類強發其汗。此邪不在經,汗之徒傷表氣,

熱亦不減。又不可下,此邪不在裡,下之徒傷胃氣,其渴愈甚。宜達

原飲。

達原飲

檳榔(二錢)濃朴(一錢)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錢)芍藥

(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

上用水二鐘,煎八分,午後溫服。

按:檳榔能消能磨,除伏邪,為疏利之藥,又除嶺南瘴氣;濃樸

破戾氣所結;草果辛烈氣雄,除伏邪盤踞;三味協力,直達其巢穴,

使邪氣潰敗,速離膜原,是以為達原也。熱傷津液,加知母以滋陰;

熱傷營血,加白芍以和血;黃芩清燥熱之餘;甘草為和中之用;以後

四味,不過調和之劑,如渴與飲,非拔病之藥也。凡疫邪游溢諸經,

當隨經引用,以助升泄,如脅痛、耳聾、寒熱、嘔而口苦,此邪熱溢

于少陽經也,本方加柴胡一錢;如腰背項痛,此邪熱溢於太陽經也,

本方加羌活一錢;如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乾不眠,此邪熱溢

于陽明經也,本方加乾葛一錢。證有遲速輕重不等,藥有多寡緩急之

分,務在臨時斟酌,所定分兩,大略而已,不可執滯。間有感之輕者,

舌上白苔亦薄,熱亦不甚,而無數脈,其不傳裡者,一二劑自解,稍

重者,必從汗解,如不能汗,乃邪氣盤踞于膜原,內外隔絕,表氣不

能通於內,裡氣不能達於外,不可強汗。或者見加發散之藥,便欲求

汗,誤用衣被壅遏,或將湯火熨蒸,甚非法也。然表裡隔絕,此時無

遊溢之邪在經,三陽加法不必用,宜照本方可也。感之重者,舌上苔

如積粉,滿布無隙,服湯後不從汗解,而從內陷者,舌根先黃,漸至

中央,邪漸入胃,此三消飲證。若脈長洪而數,大汗多渴,此邪氣適

離膜原,欲表未表,此白虎湯證。

如舌上純黃色,兼之裡證,為邪已入胃,此又承氣湯證也。有二

三日即潰而離膜原者,有半月十數日不傳者,有初得之四五日,淹淹

攝攝,五六日後陡然勢張者。凡元氣勝者毒易傳化,元氣薄者邪不易

化,即不易傳。設遇他病久虧,適又染疫能感不能化,安望其傳?不

傳則邪不去,邪不去則病不瘳,延纏日久,愈沉愈伏,多致不起,時

師誤認怯證,日進參,愈壅愈固,不死不休也。

……

表裡分傳

溫疫舌上白苔者,邪在膜原也。舌根漸黃至中央,乃邪漸入胃。

設有三陽現證,用達原飲三陽加法。因有裡證,複加大黃,名三消飲。

三消者,消內消外消不內外也。此治疫之全劑,以毒邪表裡分傳,膜

原尚有餘結者宜之。

三消飲

檳榔草果濃朴白芍甘草知母黃芩大黃葛根羌活柴胡薑、棗

煎服。

熱邪散漫

溫疫脈長洪而數,大渴複大汗,通身發熱,宜白虎湯。

白虎湯

石膏(一兩)知母(五錢)甘草(五錢)炒米(一撮)加薑煎

服。

按:白虎湯辛涼發散之劑,清肅肌表氣分藥也。蓋毒邪已潰,中

結漸開,邪氣分離膜原,尚未出表,然內外之氣已通,故多汗,脈長

洪而數。白虎辛涼解散,服之或戰汗,或自汗而解。若溫疫初起,脈

雖數未至洪大,其時邪氣盤踞于膜原,宜達原飲。誤用白虎,既無破

結之能,但求清熱,是猶揚湯止沸也。若邪已入胃,非承氣不愈,誤

用白虎,既無逐邪之能,徒以剛悍而伐胃氣,反抑邪毒,致脈不行,

因而細小。又認陽證得陰脈,妄言不治,醫見脈微欲絕,益不敢議下,

日惟雜進寒涼,以為穩當,愈投愈危,至死無悔。此當急投承氣緩緩

下之,六脈自複。

……

文档评论(0)

1636091513dfe9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