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VIP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风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定风波》词人以春日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淡然、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苏轼这位词人并不陌生,而高中阶段也是学生们遇到抉择和人生逆境更多的阶段,这首词对于引导他们面对人生困境很有意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从语言出发,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2)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风雨。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掌握手法,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本词导入。

刮风下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遭遇风雨之后我们会有很多感慨,那么,经受过自然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之后的苏轼又有何感想呢?请看苏轼的词《定风波》。

二、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苏轼被以“谤讪新政”为名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差点被杀,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他在黄州东门外开辟了五十亩荒地,脱下文人的长衫,换上农夫的短打亲自耕田,并自号“东坡居士”。1082年三月七日,他在几个朋友陪同下去黄州城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风和日丽,于是让带着雨具的家僮先行。却不料途中转阴,进而风雨袭来。大家淋得狼狈,而东坡浑然不觉,从容不迫地一边吟啸一边慢步前行。不久雨散云收,斜阳复出。此次沙湖之行就催生了这首《定风波》。

三、诵读,整体感知:

1.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如:同行xíng吟啸xiào一蓑suō烟雨

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找出词的主旨句

四、问题研讨,探究体会:

1.默读上阕并思考:苏轼靠什么来抵抗人生的狂风暴雨?

示例:从莫听(词语)中,我看到了苏轼的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或者精神。

从何妨(词语)中,我看到了苏轼的一种镇定自若心态或者精神。

从谁怕(词语)中,我看到了苏轼的一种向风雨挑战的倔强的心态或者精神。

从吟啸且徐行(词语)中,我看到了苏轼的一种潇酒闲适的心态或者精神。

2.默读下片并思考:雨停了,苏轼人生中最大的一场雨也结束了,那么在这场大雨过后,苏轼对人生有了怎样一种新的认识呢?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3.讨论:“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阳光总在风雨后。

福兮祸所伏等等。

4.思考:“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

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睛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

深层含义:

“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也无风而也无晴”则是说,有了归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睛天了。

人生启迪:

苏轼真的归隐了吗?没有,因为他有责任、有担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于外物,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

五、表现手法:

1.一语双关,将自然风雨和人生风雨相类比。

2.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六、归纳主旨:

本词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途中遇雨写起,表现了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吟啸自乐的豁达心境,也暗喻词人在人生逆境中泰然自若、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的情怀。

一次偶然的出行,一场自然的风雨,引发了穿越历史的人生感悟,豁达、超脱,这就是《定风波》,这就是苏轼。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词

2.拓展延伸

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荦(luò)确:山多大石。

这首诗叙写了什么事?采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