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VIP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体会哲理性散文的特点,理解作者观点。

2.通过批注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生命的人文内涵,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

3.赏析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生命观,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领会生命的人文内涵,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闲话“生命”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赋得古草原送别》(节选),相信每个同学都会背,这首诗歌颂的是谁的生命?(学生:小草的生命。)那么在诗人的眼中,小草的生命是短暂的还是永久的?(学生:永久的。)

你认为生命是永久的还是短暂的呢?请举例回答。(学生思考一分钟,自由回答。)

下面我们来看看作家严文井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6课《散文二篇》中的第一篇《永久的生命》。

二朗读“生命”

播放朗读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静下心来聆听。

1.请同学们按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同学毛遂自荐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停顿、感情等方面评价。(重点字音)

3.请找出你最有感触的句子,说一说你的理解。(可结合自身实际)

三探究“生命”

1.独立思考:初步感知内容。

通过前面多形式的朗读,你对文章的内容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下面请同学们用“你问我答”的形式考考你的同学,你指名提问,对方作答。

①第1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小,对生命中的事不能做主。

②第2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比喻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③阅读第3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2.小组讨论:结合旁批理解课文。

同学们都知道,自读课文的学习离不开旁批,相信同学们在自读的时候就有在思考旁批中的问题,你独立解决了吗?你还能不能加上其他的旁批?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交流学习。

展示学习任务:

a.四个小组分别品读第1—4段,第5段一起品读。

b.以“你问我答”的形式考考其他小组。

提示:可从字词、句子、结构、人物和思想方面入手。

①第1段为什么从时光一去不返,个人生命有限写起?

作者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从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写起,表面看与标题相去甚远,但这是伏笔,先“抑”,为后面的“扬”蓄势。

②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

小草虽然卑微而柔弱,但是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小牛犊的生命也像小草一样永远延续下去。所以从外在现象来说,“生命自身”是不朽的。

③第3段“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分开来”:个体生命。“合起来”:所有的个体组成的生命长河。

④第4段中“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这样表达是否矛盾?

不矛盾。“凋谢”指的是生命结束、消亡,结合语句“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可以看出,生命虽然消亡了,但是生命里留下了许多可贵的精神、思想,这些精神、思想将跟随着生命永远流传下去。

⑤怎样理解“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这句话?

“凋谢”不只是一个生命的终止,更是一个生命的开始,生命就是这样做到了“自身”永不休止地繁殖、蔓延。“凋谢”与“不朽”、“暂时”与“永久”互相促成,构成了一个“奇迹”。

3.全班齐读课文。

四感悟“生命”

1.拓展读:陶渊明的《杂诗》(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小练笔:请大家写一写对生命(或生活)新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举出生动具体的事例+哲理性总结,写一篇200字的小短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对人生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3.查找资料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它所带有的理性色彩。

【教学过程】

一话“活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篇哲理性散文《永久的生命》,理解了生命的内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篇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板书)

请大家想想这十几年流逝的岁月,用心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而活着?

(学生沉思1分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读“活着”

1.自由读。“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