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制造业领域应用场景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人工智能+”制造业领域应用场景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人工智能+”制造业领域应用场景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项目是根据《2024年苏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立项公示》(苏州智协〔2024〕7号)制定,由苏州镁伽科技有限公司提出,苏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归口。计划完成时间2024年9月。

(二)主要工作过程

1.调研立项阶段

为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中试试验、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环节典型应用场景,为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单位提供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实践,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苏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于2024年5月8日组织技术专家召开了团体标准立项评审会议,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中的应用场景环节分类,以及标准涉及的术语定义、技术指标等内容提出建议和意见。经过充分的交流论证,《“人工智能+”制造业领域应用场景分类》团体标准通过立项评审及公示。

2.组建工作组,形成标准草案

通过立项评审后,由起草单位和相关技术专家共同组建了团体标准工作组。起草小组结合前期的调研和资料,多次召开内部研讨会,形成标准大纲,并邀请了专家和相关企业

2

对标准进行技术指导,对《“人工智能+”制造业领域应用场景分类》的标准编制工作重点、标准制定依据和编制原则等形成了共识,同时完成标准草案稿的撰写。之后经过起草工作组的多次沟通和讨论,对标准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修改,于2024年8月10日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分工

本标准由苏州镁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苏州维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凌云光工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超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杰锐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

主要成员:孙新、朱巧明、余菲、朱佳、屠蕴文、李宜馨、孟凡辉、孙仲鸣、周青青、干雄、任益梅、程维、管永升、张帅、刘子晗。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编制原则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制造业,是在目前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机器的自动反馈和调整,有利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本标准制定适应国家产业发展和创新需要。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未对制造业全流程典型业务场景人工智能共性功能需求及关键技术供给进行标准制

3

定,本标准具有前瞻性和差别化。

在标准编制格式方面,该标准的编制依据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在起草过程中,广泛收集查阅了国内相关标准和相关技术文献,对于本标准的编写遵循制造业实际应用需求,可帮助人工智能技术供给方和制造业领域需求方快速对接需求,缩小供需双方的需求偏差,扩大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水平,对促进行业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二)主要内容

该标准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中的应用场景进行了统一分类,以制造业领域行业特性为基础,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情况以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理论研究,将应用场景划分为研发设计环节、中试试验环节、生产制造环节、营销服务环节、运营管理环节。其中,大类应用场景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角度划分,即“研发设计环节”、“中试试验环节”、“生产制造环节”、“营销服务环节”和“运营管理环节”;中类应用场景从各具体环节角度对大类应用场景进行分解,如“设计研发环节”划分为“产品设计”和“产品研发”等;小类应用场景基于研发设计流程、生产制造过程、经营管理环节等对中类应用场景进行分解,如“产品设计”划分为“需求分析”、“原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

4

标准对大类、种类以及小类应用场景(典型业务活动)对人工智能系统的功能需求做了详细阐述,并将对应人工智能参照技术及解决方案进行梳理。

三、主要评价指标体系及试验(或验证)情况

本标准不涉及试验(或验证)。

四、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

本标准不涉及知识产权。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通过制定“人工智能+”制造业应用场景分类,有助于识别制造业领域中各生产环节的共性技术需求,为人工智能赋能生产制造环节指明方向和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实践,形成合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