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标

解读

时空

架构

教材研透·探究情境化

学习任务一思想与文艺成就

【必备知识·导学】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发展概况

(1)汉朝至魏晋南北朝

流派

汉朝

魏晋南北朝

儒学

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

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道教

东汉末年兴起的本土宗教

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佛教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名师点拨】

道家与道教

道家是哲学思想流派,道教是从道家这个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来的宗教组织派别,道教不等于道家。

(2)隋唐时期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①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②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名师点拨】

三教合一并未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

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2.反佛思想与灭佛运动

(1)背景: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2)概况

民间反佛

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官方灭佛

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未从根本上遏制佛教的发展。

3.儒学复兴

背景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代表

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目的

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文学艺术

1.文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2)唐代: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2.艺术

(1)书法

东汉末年

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

南北朝

①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②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隋唐

①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②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以图解史】

书法艺术的发展

(2)绘画

东晋

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隋唐

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3)石窟艺术

①背景: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很多。

②代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

【关键能力·导思】·史学前沿——佛教在中国传播渐广的原因

材料两汉时期,佛教刚刚传入,羽翼未丰,还只是道教的附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战乱,各族统治者的有意识提倡,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理论为生死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颇能满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加上其与玄学有相通之处,故佛学传播渐广。

——摘编自张应杭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解读】

①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战乱,各族统治者的有意识提倡”→说明了国家长期战乱和统治者提倡推动了佛教的传播

②通过“颇能满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说明佛教的理论能满足人们心理需求,适应中国社会需要

③通过“与玄学有相通之处”→说明佛教日益本土化有利于佛教的传播

·合作探究——隋唐时期的思想与文艺

材料一两汉以降,由于中国本土道教的形成与印度佛教文化的东渐,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与挑战,儒学与道教、佛教三种文化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渗透,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儒释道鼎足局面历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后因韩愈等儒生们的力排佛道,儒学才逐渐得到重振与复兴。

——摘编自赵吉惠等《中国儒学史》

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思想界的发展状况。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中国本土道教的形成与印度佛教文化的东渐”“强烈的冲击与挑战”“三种文化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渗透”“重振与复兴”。

提示:佛教、道教兴盛;儒学受到冲击和挑战,但其正统地位仍得到维持;儒释道三教并行,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思想界较为活跃;唐中期以后儒学逐渐复兴。

材料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文化高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李白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李冶(女诗人)

(2)材料二中的诗歌反映了唐代怎样的社会风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唐代诗歌艺术成就斐然的主要因素。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千金散尽还复来”“胡”“女诗人”等,结合所学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