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关于书籍的一些发展史
一、口传的活书
从人类语言的产生起,人们就开始借助于记忆力,把听到的话,
牢牢记住,再对别人复述出来;或将心中的理想,个人的经验,借语
言加以传播。这种目的及办法,与日后图书的功能相近,因此,可
以称之为口传的活书。人类的记忆到底有限,有时更会走样,口传
的活书,必然有许多缺陷。
二、绳串联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距
今已有3000余年。当时,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
绳串联起来,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
从商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青铜器铭文,统治者将重要文书铸于
青铜器上。特别是到了西周,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
公鼎的铭文达500字,因人们多把古代这种铸之铜器上的铭文看作
古代“原始书籍”形式之一,故多数书史家认为,它也是古代书籍
的一种形制。
三、青铜器铭文
中国初期书籍形式之一。青铜器是古代上层人物的生活器具,
大约行用于商、周至西汉。
青铜器铭文,亦称金文,就是指铸刻在这种青铜器物上的文字。
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食器及其他日
用器具。这些器具当时大都是统治阶级贵族的专用品。特别是其中
的礼器,也称为“吉金”,像各式各样大小不同的鼎,就被贵族视
为传家宝和国家权力的象征,所以也称为“重器”。春秋战国时期
凡消灭一个国家,一定要“毁其宗庙,迁其重器”,以示权力的转
移。
青铜器本身有其固有的用途,铸刻在上面的文字也只是档案性
质的资料,尚不具备正规书籍的涵义与性质。但青铜器作为一种文
字载体,传播了历史事件和古代知识,又起到一定的书籍作用,故
历来的中国书史研究者把青铜器铭文视为中国书籍的初期形式之一。
四、竹简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
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
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
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在湖南长沙、
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
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
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
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五、帛书
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
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
帛书出土于1942年,宽38.7厘米,长47厘米,文字为墨书,
共900余字,字体为楚国文字,图象为彩绘,帛书四周有12个神的
图象,每个图象周围有题记神名,在帛书四角有植物枝叶图象。
六、石经(石碑)
石经是中国古代刻于石碑,摩崖上的儒家经籍和佛道经典。迄
今有文字可考的刻儒家经籍的石经有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唐开成
石经、蜀石经、北宋石经、南宋石经、清石经七种。
1.熹平石经:汉灵帝熹平四年在洛阳太学开刻,共46块,包
括《易》,《礼》,《春秋》等七种。
2.正始石经:曹魏正始二年在洛阳开刻,用古文,隶书,篆书
等三种文字刻成,有称《三体石经》,经文有《尚书》,《春秋》。
3.唐开成石经:唐文宗大和七年在长安开刻,用楷书刻成
《易》,《书》,《诗》,“三礼”等十二经。
4.蜀石经:五代后蜀用楷书刻《易》,《书》,《诗》,蜀石经:五代后蜀用楷书刻《易》,《书》,《诗》,三
礼礼等于成都,并有注,是历代石经中仅有的。
5.北宋石经:北宋用楷体,篆体刻《易》,《书》,《诗》等
于汴梁,又称《汴学石经》或《二体石经》。
6.南宋石经:宋高宗于绍兴十三年刻《易》,《书》,《诗》,
《左传》等于临安,共二百石,现存七十余石。
7.清石经:乾隆五十六年刻十三经于北京,共一百九十石。
刻佛经约始于北魏之末,盛于北齐,北周,以北京房山云居寺
石经最为有名。所刻石经最多为《道德经》。
七、拓印
把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或图画印在纸上。也可用纸紧覆在物体
(如植物的叶等)表面,将其纹理结构打拓在纸上。
刻石的拓印,由来亦久。其方法在今日看来也颇为简单、便易。
只要把一张坚韧的薄纸事先浸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ZD2010发电厂汽水管道支吊架设计手册制造图册-中国电力规划.pdf
- 2025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题06 《昆虫记》真题练习(单一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 仁爱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专题训练100题含答案.docx
- 第八讲 新闻事业与新闻事业管理1.ppt VIP
- Q∕GDW 11902-2018 -光伏发电资源评估方法.pdf
-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5课网络协议分层设 教案.docx VIP
-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_D60-2004).pdf
- 责任督学双减作业管理督导典型案例.docx
- IE-产能提升改善报告-----2.ppt
- 2020梯形螺纹 第2分:直径与螺距系列-编制说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