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语文】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考衔接作文整理汇编.docx

【絮语文】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考衔接作文整理汇编.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择性必修上第三单元教考衔接作文

一、教材单元学习任务

本单元的课文都节选自世界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作品,体现了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揭示了人类成长的精神轨迹,带给人们以审美的愉悦。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二、教材写作任务分析

学习本单元课文,认识多样文明的同时应学会对社会现象做理性分析,并提升思辨能力。

三、(文明交流·文明互鉴)主题材料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一种回味叫“舌尖上的中国”,它不仅令人见识到中国美食特有的一系列元素,而且使观众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有一种意蕴叫“诗词大会”,参赛选手声情并茂的吟诵固然让人动容,而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诗书气质和文化内涵更令人敬佩。

有一种浪漫叫“给航天器取名”: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载人空间站叫“天宫”……每一个响亮的名字都是一张闪亮的中华文化名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文化自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1)综合材料”:材料中谈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舌尖上的中国”)、诗词文化(“诗词大会”)、传说文化(“给航天器取名”),总结了文化的意义,即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指出了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写作时,要紧扣材料中提到的中华文化,不能偏离或无视材料。

(2)“以文化自信为主题”,明确了写作内容:文化自信。首先,要明确文化自信的内涵所谓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也就是说,要抓住对我国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积极践行、坚定信心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写作。从对文化自信充分肯定的角度看,可以结合材料中谈到的饮食文化、诗词文化、传说文化,阐述中华文化在现代中国的重大意义: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助力扶贫、发展体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等。从对文化自信积极践行的角度看,可以结合材料中的文化现象,谈如何坚定不移地践行文化自信:自觉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先秦到明清、从诸子到诗词…要做到如数家珍,用这些优秀的文化来指导实践行动。从对文化自信抱持有坚定信念的角度看,可以结合材料,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植根中华大地,生发于5000多年的文明史内,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还可以联系当今实际,国绕着文化自信能构筑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力量来进行构思。

【立意指导】

(1)继承发扬文化,坚定文化自信。(2)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

(3)执中鉴西,贯通中外。(4)传承中华文化,自信面对世界。

【作文素材】

素材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文化自信,要坚守传统、融通中外,更要面向未来。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放眼未来,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以文化自信去开天辟地,去创造奇迹。

素材二: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曾几何时,为了民族稳定,祖国大业,放弃了锦衣玉食的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破,何以家为”的信念携大军毅然北上;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降,高吟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就义;抗日英雄方振武面对强敌发出了“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的怒吼;少年时期的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也许现在对我们来说,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已被日益安稳的生活所替代,但是,谁说我们不能在国旗冉冉升起时深情凝视?谁说我们不能在国家处于不利时义愤填膺?谁说我们不能在国难当头时奋起出力?谁说我们不能唱响自信自强的爱国之歌!

素材三:中华诗词是一架沟通的桥梁,让东西方文化得以对话。自古以来,东西方文化便有着巨大的差别,很难“美美与共”。但BBC推出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热烈的追捧。他们读杜甫的诗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历史深处的一种温情、博爱与力量”,这便足矣。杜甫,一个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年轻人,他仗剑闯天涯,却一再碰壁:科举不顺,仕途不畅,饥寒交迫,但他写出了最真、最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风的絮语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