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理想和信念(课外阅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docxVIP

第4单元 理想和信念(课外阅读) 六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可以生成如下摘要原文马背上的小红军,陈战友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摘要该摘要简洁明了,概述了文章主要内容——马背上的小红军,以及他们在革命路上的经历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

第四单元理想与信念(课外阅读)

?单元主题概述?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四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体裁多样,有古诗、回忆录、演讲稿和小说;内容丰富,有的抒发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有的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的阐述了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语文要素及其解读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本单元编排了两个语文要素,一个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一个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两个要素学生都已经学过,这次复现是为了强调对这两个要素的综合运用。围绕这两个要素,教材设计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不仅可以借助言行体会人物品质,还能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借助“阅读链接”,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引引导学生从言行描写中体会董存瑞的可贵品质;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要求学生能品读语句,通过外貌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本单元课文时代较为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障碍,综合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核心素养阅读训练?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阅读正文

阅读提示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对于诗歌的理解,不但要理解其表面意思,还要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1.翻译。

(1)待:_____(2)凌云:__________

2.说说诗句的意思。

自小刺头深草里。

时人不识凌云木。

3.这首小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什么特征?本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写出两首托物言志诗。

二、(2022·龙华区)诗海徜佯。

阅读正文

阅读提示

【材料一】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材料二】

题画竹

[清]戴熙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材料三】

县署丛竹

[宋]梅尧臣

袅袅幽亭竹,团团自结丛。

寒生绿樽上,影入翠屏中。

陶柳应惭弱,潘花只竞红。

方持雪霜操,不敢倚春风。

《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题画竹》是清代戴熙所著诗词,全诗以竹喻人,并喻示:只要具有虚心好学的品格与扎实学问的根底,必将有所作为,定会成就一番事业。《县署丛竹》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出了竹子青翠欲滴的样子和高洁的形象。表现了竹子初春时青翠娇嫩、正直的形象。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1.在材料一的横线上填入正确的诗句。

2.三首诗歌都写竹,但赞美了竹的不同品格。请分别说说三首诗各表现了竹的什么品格。

3.古人常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请从这三首诗的描写中,谈谈为什么要将竹称为“君子”?你还知道有关梅、兰、菊的诗句吗?请写一句。

4.材料三与跟材料一、材料二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阅读正文

阅读提示

马背上的小红军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儿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