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2课时朗诵感悟课《长城和运河》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
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
热情。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收集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
线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
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引导: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自己的话说一说。
4.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
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6.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7.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分组读、生评议。
(2)指名读,生评议。
(3)齐读。
(五)精读第二部分
1.引导: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
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比较后,练习朗读。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
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