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五读法近年原文.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借助诗歌“五读法”,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读标题2、读作者3、读诗句4、读注释5、读问题标题:《邯郸冬至夜思家》包含的信息有:地点“邯郸”、时间“冬至夜”、情感“思家”;表达了作者在冬至夜晚独自客居邯郸思念家人的情感。小结:1、根据标题中显示的诗歌内容猜想情感方向。(标题暗示写作对象、写作内容,时间、地点、季节等)2、根据标题中显示的情感类词语,明确诗歌的情感基调。参考答案:1、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的“渲染”,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流莺时一声”,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2、答案:通过离宫、夕晖、孤云等带失落色彩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通过“旧家燕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变迁的伤感;通过“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诗歌鉴赏——诗歌五读法诗歌五读法一、读标题1、根据标题中显示的诗歌内容猜想情感方向。(标题暗示写作对象、写作内容,时间、地点、季节等)2、根据标题中显示的情感类词语,明确诗歌的情感基调。一、读标题1、根据标题中显示的诗歌内容猜想情感方向。(标题暗示写作对象、写作内容,时间、地点、季节等)2、根据标题中显示的情感类词语,明确诗歌的情感基调。标题:《赋得暮雨送李胄》包含的信息有:时间“暮”、天气“雨”、事件“送李胄”;抒发了作者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傍晚送别朋友李胄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二、读作者根据熟知的作者的生平、遭遇、所处背景,创作的风格,猜想诗歌的情感倾向了解一些主要诗人的风格,如杜甫、李白、辛弃疾、苏轼、李清照等。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课本知识,了解作者遭遇和写作背景是解题的关键之一。写作背景: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答: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极尽故国的繁华热闹,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三、读注释1、诗中一些少见的、难懂的、生僻的词语。——根据注释读懂诗中难理解的诗句。2、注释中有时交代诗歌创作的背景,诗歌的写作目的等作用的序言,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诗歌的内容,暗示诗歌情感倾向。——根据注释猜想诗歌的情感。四、读诗句(一)、写景句:抓句中意象(色调、内涵)、感受意境,猜想情感。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意象:碧江、白鸟、青山、红花意境:绚丽多彩,生气盎然(乐景)情感:乐情(正衬)?哀情(反衬)?(二)、抓抒情句(诗眼句):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感情:对家乡的思念抒情句:何人不起故园情?小结:写景句,分析句子的色调、意象、感受意境,猜想情感。抒情句,分析句子中情感类的词语,重点关注动词和形容词,判断诗歌情感。五、读问题(题干)问题的设置是围绕高考考点而设计的,如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等。明确答题区域、关于答题思路的暗示、核心问题、答题具体要求例题讲析: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颈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分析:1、读标题。标题《过香积寺》,“过”即拜访意,到深山中一古寺游玩,诗歌当属写景诗。2、读作者。王维,盛唐诗人,属于山水田园诗派,晚年向佛。其诗歌以描写山水风光居多,所写景物充满诗情画意,苏轼曾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歌在清新淡雅中又往往意境高远,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3、读注释。注释中两个词语均属佛教用语,通过注解我们可以读出诗人对世俗欲念的超脱,对清净隐居生活的向往。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祝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