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文献综述.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长春工程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结构工程李斌)

内容提要: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后,一般来说,结构的地

震荷载将减少,但将增加结构的位移和由P-Derta效应产生的附加力。但土体的性质是复杂

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下,有时求得地震力反而会增大。按传统的刚性地基假定计算出的地

震荷载进行抗震设计并非总是偏于安全。本文总结了部分研究者们对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

反应研究方面的内容,对学习结构设计有所帮助。

一、概述

由于地基的索性和无限性。使得按刚性地基假定计算出来的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与

将地基和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出来的结果有所不同;由于将地基与结构作为一个体系进行

分析。使得输入地震动的特性与刚性地基假定的也有所不同。这些差别就是由土与结构动力

相互作用引起的。

[1]

地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地基运动的改变和结构动力特性的改变。

[2]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的窦立军博士在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时提出:上部结构振动

的反馈作用改变了地基运动的频谱组成,使接近建筑结构自振频率的分量获得加强。同时,

地基的加速度幅值也较邻近自由场地小。而地基的柔性改变了上部结构物的动力特性:结构

的基本周期得以延长,基本周期可延长10%—150%。由于地基的无限性,使结构的振动能量部

分通过波传播向无限地基发生散射,形成了能量幅射,相当于结构体系的阻尼增大。

同时,考虑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构位移是由基础平移、基础转动和结构本身变形

三部分组成的,与刚性地基假设计算结果相比,结构顶点位移一般都相应地增大。结构刚度

越大,场地越软,结构顶点的位移增大得越多。

影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主要因素有:(1)入射地震波的特性和入射角度;(2)土

的动力特性、土层的厚度及土层的排列顺序;(3)基础的形式及埋置深度;(4)基础的平面

形状和抗弯刚度;(5)结构的动力特性和相对高度。

二、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况

进入70年代后,由于数值计算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重大工程的相继修建,

推动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的迅速发展。这一阶段在理论计算上主要以数值方法

为主,分析方法也从整体分析的直接法发展到将土、结构分别进行分析的子结构法。

与结构共同作用,尽管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计算方法,但不能说这一问题已圆满解决,

特别是接触面的处理方法,随着近年来土工合成材料和锚碇加固技术的大量应用,这方面新

出现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Desai教授认为,两种材料接触面剪应力

传递和剪切带的形成均发生在接触面附近的一薄层土体中,从而提出薄层单元的概念,用于

模拟土与结构物接触面及岩石节理的粘接、滑动、张开和闭合等各种接触状态。清华大学水

利水电工程系讲师胡黎明,进行了系统的土与结构物接触面的直剪试验,研究了接触面力学

性质和变形机理,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描述接触面应变软化和剪胀现象的损伤力学模型和

一个能够反映接触面变形机理和力学特性的接触面损伤模型,验证和分析了土与结构相互作

用问题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河海大学博导殷宗泽提出了接触面单元的变形由两部分组成,一

部分是土体的基本变形,其变形特性与周围土体单元相同;另一部分是接触面上的破坏变形,

包括滑动破坏和拉裂破坏,总的变形是两者的叠加。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卢廷浩

提出了接触面薄层单元耦合本构模型,来反映剪切错动带的应力应变特征,更恰当地模拟土

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国内也进行了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单调和往返剪切试验,研究了接触

面的剪胀特性,利用改进的直剪仪进行了砂土与结构物的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接触

面相对粗糙度对接触面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并通过数字照相技术记录了接触面附近砂土颗

粒的位移情况,分析了土与结构物接触面剪切破坏的变形机理。对于土与结构间接触面,将

非线性弹性理论与弹塑性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模型,用于模拟土

与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变形与破坏机理。

另外,进行土—桩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计算分析,以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振动

台模型试验为基础,结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