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原理与实践 教学大纲.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4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11102003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现代交换技术

英文名称

ModernSwitchingTechnology

学分

3

建议修读学期

5

总学时数

72

其中:实践学时0

实验学时

36

其他学时

0

预修课程

微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考核方式

过程性考试评价和目标性考试评价(期末考试)

适用专业

通信工程专业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目标

《现代交换技术》是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交换技术是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交换技术在通信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并理解和掌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另一方面,本课程从应用角度出发,紧紧围绕交换的核心,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通信网中各种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工作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达成如下的教学目标:

1.扎实掌握交换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程控交换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电信网的基本组成、信令系统的作用,掌握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基本原理,掌握软交换技术体系结构、SIP信令等。(支撑毕业要求1、2)

2.了解交换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交换的概念和意义,理解电信网的运作机制,提升学生主动查阅和阅读信息理论文献和参考书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支撑毕业要求1、2、4)

3.掌握PCM编译码原理和30/32路PCM系统的帧结构,能按照要求在实验平台完成实验;掌握数T-S-T字交换网络和S/P与P/S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熟悉用户模块、模拟中继和数字中继模块的组成与功能,以及音频信号产生、发送和接收的原理等,能在硬交换平台上设计完成相应的实验。(支撑毕业要求4、5)

4.深入了解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结构,能深入分析SIP信令流程,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和处理。(支撑毕业要求4、5)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1

1.4.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并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2

2.3.能够运用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并通过文献研究,深入分析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4

4.1.通过文献检索,读书笔记、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科技创新等活动训练养成批判性思维及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4

4.2.能够根据科学或者应用目标设计实验,确定需要的材料、器件及系统。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毕业要求4

4.3.能够对实验或设计过程的正确性加以控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和处理。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毕业要求4

4.4.能够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毕业要求5

5.2.熟练掌握仿真、预测等现代工具,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与仿真。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毕业要求5

5.3.能够理解现代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设计与仿真的优势和局限性。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章概论(2课时,支撑课程目标1,2)

1.1交换的概念

1.2交换方式

1.3交换与路由

1.4NGN和软交换

第二章程控数字电话交换(4课时,支撑课程目标1,3)

2.1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系统结构

2.2程控数字交换原理与交换网络

2.3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控制系统

2.4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与外设

2.5程控数字交换机的软件系统

第三章电信交换网络(6课时,支撑课程目标2,3)

3.1电信交换网络基本技术

3.2基本交换单元的扩展

3.3多级交换网络结构

3.4无阻塞CLOS网络

3.5电信网规程

第四章信令系统(4课时,支撑课程目标3)

4.1信令系统的概念

4.2随路信令

4.3NO.7公共信道信令

第五章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与ATM交换(4课时,支撑课程目标2)

5.1ISDN技术

5.2B-ISDN的协议参考模型

5.3ATM交换技术

第六章软交换技术(4课时,支撑课程目标1,4)

6.1软交换基本概念

6.2软交换的主要协议

6.3SIP协议

第七章IP多媒体子系统技术(4课时,支撑课程目标4)

7.1概述

7.2IMS的主要功能实体

7.3IMS的接口

7.4IMS的通信流程

7.5IMS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第八章移动交换技术(4课时,支撑课程目标1,4)

8.1移动交换概述

8.2移动交换基本原理

8.3移动交换接口与信令

8.4VOLTE技术

四、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