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法治的主要原则.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治原则是从法治理念到法律制度与法律秩序之间的基本环节。在基本意义上,法治原

则旨在为法治理念透过法律制度予以实现提供基本的准则。这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要

求。事实上,就我国宪法关于法治的规定而言,基于对中国宪法的历史、文本与国家发展“

目标的综合考量,13条修正案中的„法治国家‟也可解释为包括„形式和实质法治主义‟的综合

概念,但更注重形式,并通过形式的完善,逐步向实质法治的目标发展。”

从当代中国的法治实践出发,应该遵守的法治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应具有至上性

任何社会都存在法律,但未必有法治。作为与人治相对立的概念,法治意味着法律拥有

至上的权威,是为所有人、组织与国家机构所应遵循的。当然,这里的法律首先是指宪法,

依法治国首先是指依宪法治国。我国宪法序言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

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宪法第五条则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

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

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法律至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党应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在现代社会,政党是民主政治的最重要的主体。

现代民主政治同时是政党政治。如果说法治的要义是规范权力,那么要实现法治就首先需要

把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行为纳入法律的轨道。在当代中国,一方面,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

党的坚强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有效实施依法治国,

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另一方面,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党要

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把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构筑在坚实的法治基础之上。

第二,政府行为要与法律相一致。这里的政府“”是广义的政府概念,指一切行使国家立

法、行政与司法权力的机构、组织或个人。尽管法治意指法律而非人的统治,但法律并非自

动解释与适用的,法律机制的运转与法律权威的确立需要政府参与其中,并充当卫护者。但

政府机构及其官员并非必然会忠实地遵守法律。为此,政府组织不仅须确保其权力的行使以

法律为依据,而且须确保其行为与法律相一致。尽管政府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会确

立相应的程序机制,发布特别法则与命令,司法机关也会制定相应的司法操作规程,但它们

都须受一般性法律的支配。

第三,须有确保政府行为与宪法和法律相一致的制度机制。政府行为与法律相一致的应

然性要求需要在现实中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这不仅要求在法律层面上建立执法与司法之间

的分工机制,而且要求建立确保它们忠于法律的机制。从我国的法律架构来看,人民代表大

会要履行起对行政与司法的监督职能,就需要在尊重行政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前

提下,完善监督程序与制度。

二法律应具有普遍性与一致性

一般来说,法律的普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是针对立法而言的,要求

法律调整的对象应具有普遍性,不应因人立法、因事设法。由此,法律要反映客观规律和符

合公意,法律规范的用语也应具有抽象性、一般性。其次,法律的普遍性也体现在法律的适

用上。尽管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是不可避免的,但按照法律的普遍性要

求,自由裁量权应限制在适用或解释的普遍性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最后,法律的普遍性意味

着法律制度的统一性。它意指在一国之内,也许会存在不同的法系、不同的法律渊源,乃至

不同政治性质的法律制度,但在严格意义上,都属于一法之下的法系与法律制度。可以说,

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是国家法治的基本前提。

法律的一致性是指法律的规定不应前后矛盾。例如,法律不能要求人们在某种情形中做

某事,同时又要求人们不做某事。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而且在行动上是不可能的。这样的

法律也就失去了指引人们行为的基本功能。从现实情况来看,立法者一般不可能粗率到这种

程度。更有可能的情形是,不同法律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遇有这种情况时,一般采用的是后“

法优于前法”、基本法优于派生法来解决。

三法律应公开、明确和可预期

公开性是法律的一个本质要求。从纯粹规范功能的视角来说,法律公开的基本目的是使

法律为人们所知晓,以指引人们的行为。然而,法律的公开性还来自其他的非功能性价值,

如服务于共同体的民众对所立之法的公共审思与批判。不仅如此,法律的公开性还构成了官

方行为是否有效的前提。在

文档评论(0)

178****10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8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