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灭菌型中医复用诊疗器具的处理方法
A.1适用范围
仅适用于临床与完整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中医复用诊疗器具。如敷熨熏浴、灸类器具等。
A.2清洗消毒原则
一用一清洗消毒,根据危险程度可采用低、中、高水平消毒后直接使用。
A.3清洗方法
A.4消毒方法
A.4.1湿热消毒
湿热消毒的温度、时间应符合WS310.2的要求,高水平消毒时温度≥90℃,时间≥5min,或A0值≥3000;低水平消毒时温度≥90℃,时间≥1min,或A0值≥600。
A.4.2化学剂消毒
A.4.2.1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符合WS/T367的要求。
A.4.2.2化学消毒剂消毒后,应彻底冲洗,避免消毒剂残留。
A.5干燥
A.5.1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金属类干燥温度为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为65℃-75℃。
A.5.2不耐热器具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布擦干、压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A.5.3不应使用自然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
A.6包装要求
A.6.1根据器具的结构、形状、材质等特点,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
A.6.2宜选择消毒后的包装袋、包装纸、胶袋等进行密封包装。
A.7注意事项
A.7.1在消毒、干燥、包装、运输及储存过程中,应避免发生二次污染。
A.7.2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灭菌后使用,或定期灭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