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教案.docx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8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o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做守法的公民5.1法不可违教案

1.【教材分析】

第五课“做守法公民”包括“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善用法律”三个框题。第一框“法不可违”包括“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两目。第一目从学生日常生活切入,介绍法律规范的社会作用,说明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和法律后果。使学生认识:法律规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而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第二目选取身边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案例,分析其含义、特点和危害性,对学生进行守法教育。使学生认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守法观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从事民事活动。

2.【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却不能认识到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从而不能自觉遵守法律,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尚未牢固树立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淡薄,如果没有接受相关的法治教育,极易造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针对青少年学生易受环境影响等心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某些不良行为。青少年学生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经常会“不拘小节”“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就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基于以上考虑,本课设计了“法不可违”意在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树立“法不可违”的信念,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探讨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作用,培养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意识。

法治观念:通过身边的违法行为分析,明确违法无小事,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责任意识:通过违法行为的辨析,明确违法的后果,做到遵章守法,依法办事。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法律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需要理解法律是规范我们行为的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深刻认识到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2)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理解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成为具有法治意识的新时代公民。

(3)培养公共参与意识。学生将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公共参与意识,学会在公共事务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2.教学难点

(1)法律概念的理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法律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2)法治观念的树立。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引导和启发。学生需要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逐步树立起法治观念。

(3)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培养公共参与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公共参与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5.【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

6.【设计思路】本课以自媒体博主发布“五问陈梦”的违法行为时事新闻导入,使学生意识到违法无小事,聚焦体育饭圈化乱象,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学习法不可违,设置一个总议题:体育“饭圈”不可闹出法律“圈”,下设三个子议题,子议题1:知—违法行为你我知;子议题2:明—违法行为你我辨;子议题3:行—遵章守法你我践。通过体育饭圈化乱象、学生身边的生活镜头等使学生学会辨析违法行为,明确违法的后果,做到遵章守法,依法办事。

7.【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网暴国家队运动员?

巴黎奥运会结束后,有一位自媒体博主在互联网发布一段话叫做“五问陈梦”,该文迅速在网络扩散,引发了不良的社会反响。

提问:你如何评价该男子的行为?

教师过渡:盖某(男,23岁,山东烟台人)已经违反法律!被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体育“饭圈”不可闹出法律“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法不可违!

设计意图:通过貌似小事,实际上却是违法行为的新闻,使学生明确违法无小事,法不可违。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体育“饭圈”不可闹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sheng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