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建设规划
二〇〇七年九月制定
二〇〇九年五月修订
实用文档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
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2007年,广东旅游业总收入达2454.07亿元,同比增长15.75%;旅游外汇收入达
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居全国第一;口岸入境旅游人数1.03亿人次,同比增长
2.78%,约占全国的80%;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30万,间接就业人数650万。旅游业已
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十一五”时期,阳江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在“旅游强市”战
略指导下,建成了海陵岛大角湾国家AAAA级旅游区、阳春中国国家地质公园、阳东旅游
强县、阳春中国旅游优秀旅游城市,坐落海陵岛展示“南海Ⅰ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
物馆,也即将迎来国内外各方游客。以目前阳江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预测,每年接纳大专
层次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可以在300人左右,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特别是
高学历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将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对象,旅游专业的学生择业空间很大,就
业前景乐观。
(二)专业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立足阳江,为旅行社、景区、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餐饮服务
业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导游技能及旅游景点、休闲农庄、酒店宾馆等业务岗位的高素质
人才。
实用文档
二、专业建设基础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建立于2003年,经过几年的建设,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
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形成了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
“2+1”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根据几年来的人才培养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和实施的。
即学生第一、第二学年在学院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并以不定期的
方式到企业兼职,边学习边工作,第三学年在企业开展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通过实习,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也为今后探索更好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二)建立了结构比较合理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3人,硕士学位教师2人,“双师素质”教
师3人。同时专业还聘请来自行业和企业的5名专家和技术能手,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业
技能水平较高,培养了具有较高层次的旅游方面的人才。
(三)建立了满足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的实训室
专业目前拥有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形体训练房、模拟导游实训室,有仪器设备34.3
万元。模拟导游室配有电脑、投影仪和配套的语音系统;餐饮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设
备齐全,能满足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
(四)建立了相对稳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
专业与阳江龙之旅旅行社、新会古兜温泉度假村、阳东碧桂园凤凰酒店、凯旋门大酒
店、广州星河湾酒店和东莞富盈酒店等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在学生实习中发挥了很好的
作用。
(五)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成绩
从2006-2009年共有四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为100%,经过毕业一年后的跟踪调
实用文档
查,单位满意率为91%。近三年毕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高于90%。06、07、08年
学生“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证通过率高于75%,高出全省40个百分点。“国导”考证积累
了丰富的教育经验,阳江职院已经成为阳江导游人才培养的摇篮。
三、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浓厚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
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
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逐步建成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完善“2+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知名连锁餐
饮企业深度合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