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三国至隋唐的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总复习.pdfVIP

+第10课三国至隋唐的国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总复习.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魏晋至隋唐社会经济商路贸易与社会生活变化一魏晋至隋唐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政治制度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等级分明,相互制约2官员选拔与管理魏晋南北朝采用九品中正制,考察官员的才能和能力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隋唐时期以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二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民族关系隋朝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治理唐朝推行郡县制,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2对外交往活跃三魏晋至隋唐的经济与社会

理、经济生活

特点及影响。(4)魏晋至隋唐社会经济、商路贸易与社会生活变化。

01整合必备知识

一、魏晋至隋唐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政治制度。

(1)中枢机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

制约。三省六部制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中央集权。

①魏晋南北朝: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

②隋至唐初:实行州、县二级制,后来变成道、州、县三级制。

③唐中期以后:部分_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官员选拔。

①魏晋南北朝:采用九品中正制_选拔管理,官员的考核大都流于形

式。

②隋唐:实行科举制。隋唐时期以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

[小练1]为什么说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善的选官制度?

观的原则。官员选拔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加强了中央集权。

才能为标准。

(3)监察体系:隋唐御史台_为最高监察机构,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

监察区。

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皆由中央任命。谈谈隋唐时期地方官员

任用上的变化对中央集权有什么样的影响。

格,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3.法律与教化。

(1)法律。

①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是最重要的变化。

②唐高宗时期:《」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

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③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

度的集大成。

化。

4.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1)社会治理。

①户籍制度:隋“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

造。

②基层管理: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

坊正、村正;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

相互监督。

(2)社会救济。

①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官方储备,大力提倡民间积储。

②唐朝设养病坊,是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

二、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民族关系。

(1)隋朝。

①民族关系: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加强对

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②边疆管理:推行_郡县制,但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2)唐朝。

①民族关系。

西北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②边疆管理:主要机构是大都护府、都督府_、羁縻州。都督府都督、

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2.对外交往。

活跃。

(2)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小练3]唐朝《礼宾图》壁画主要描绘了鸿胪寺官员接待外来宾客的场景。

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中外交流。

三、魏晋至隋唐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1.农业生产:秦汉至隋唐时期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

的农业技术体系。

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1)生产工具。

①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_灌钢法_制作的农具。

农业②东汉末期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了革新,其主要

用人力;唐代出现.筒车

①南朝:工匠已经懂得把坯件放在_匣钵_中。

手工业

②唐宋: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

(2)劳作方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_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3.商业贸易。

(1)贸易:唐朝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2)信贷:唐代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

时的当铺主要经营哪些业务?

[提示]主营抵押小额贷款,兼营货币兑换。

4.交通发展。

(1)隋朝:大运河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

长安

(2)唐朝:驿道以___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02探究关键能力

主题一体系与保障三国至隋唐政治、法律制度与社会治理

视角①学术观点魏晋至隋唐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史料东汉中平五年,州由监察体制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历经三国、两晋、

南北朝直至隋代,长达四百余年,州一直为我国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

位……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才发展为行政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乐毅淘文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113104600004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