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六个月的六问六答股权回购答疑意见解析.docx

针对六个月的六问六答股权回购答疑意见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对六个月的六问六答股权回购答疑意见解析

00

前言

“法答网精选问答”栏目于2024年2月底创刊,至今已发布至第九批。该栏目对诸多司法实践中的争议问题进行了讨论,也是一个探知最高院司法观点的重要平台。在上周刚刚发布的,公司类精选问答专题尤为引人关注。其中,2“对赌协议”中股权回购权性质及其行权期限如何认定,虽字数不长,却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引发热议,更引发了诸多投资机构的恐慌,不少机构急于马上发函回购。那么这个答疑意见到底能产生多大影响,未来的股权回购是否将更加别无选择?作为诉讼律师,我们基于自身的司法实践经验,在此稍作拆解。

Q:根据答疑意见,股权回购权的行权期限应如何确定?

A:如果当事人双方约定了投资方请求对方回购的期间,则应当对该等约定予以认可,投资方如未在该等约定期限内提出回购请求的,则丧失回购权利,法院对回购请求不予支持。

如果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则投资方应当在合理期间内行权,否则将丧失该等权利。根据答疑意见,合理期间以“不超过六个月”为宜。

Q:答疑意见后,投资方是否必须在回购条件触发的六个月内提起诉讼?

A:股权回购权的行使以向相对方提出即可,并非必须经过诉讼。因此,如果投资方已经决定回购的,在上述约定期限或合理期限内通过发函等形式行权即可。不过实践之中,也存在一些虽然因政策或者监管原因难以上市,但是基本面尚且良好的公司,投资机构本就在要不要回购行权之间纠结。答疑意见发布后,因为上述的六个月期间在法律上被普遍解读为是“除斥期间”,该等期间属于不变期间,不得延长或者中止,市场担心这种情况下投资机构将变得别无选择,必须在六个月内决定行权回购。

对此笔者认为,市场不必对所谓的“六个月期限”过于恐慌。首先,答疑意见虽然认为回购权利一般应在六个月内行使,但并未明定该六个月即为除斥期间。相应地,对该期间的中止、中断、延长,就仍有回旋的余地。其次,即使认为该六个月就是回购权行使的除斥期间,答疑意见也指出双方可以约定投资方请求回购的期间,而且并未限制这一约定达成的时间。因此,如投资方在回购条件触发后,为了延缓回购行权的时间,重新达成新的约定的,这一新的约定应当具有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在《民法典》一百九十九条的理解与适用中亦支持此种约定。因此如果投资人一方愿意在满足自身内部规定的前提下再给被投公司一些时间,相信你情我愿的安排仍能获得司法支持。

此外,即便是已经回购行权,此时除斥期间就转化为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从该等回购请求提出之后起算,而诉讼时效可以中止、中断。因此,投资方后续也只需通过发函等方式避免时效经过即可,?并非必须实质性提起诉讼,投资方和回购义务人仍然可以通过其他商业方式解决,甚至也可以协商取消回购程序,达成新的交易安排。发函行权的唯一后果在于,如果实控人确实支付了回购资金,投资方将有义务交还股权,无法继续留在公司。但想来这并非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绝大多数实控人会作出的选择。

实践中,我们还经常约定回购义务人在收到投资方回购请求后一定期限内履行回购义务。此时,诉讼时效则通常应从该等履行期限届满,而非提出请求之次日起算。

Q:答疑意见是否是“新规”,改变了此前的司法实践?

A:不可否认,此前案例中对于股权回购权,既存在适用诉讼时效【(2022)沪民申1783号】,?也存在适用除斥期间【(2020)沪民申1297号、(2023)沪01民终5708号】,但这可能也是基于被告所选择的不同抗辩角度。可能也正是基于此种原因,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孟高飞法官提出了此项疑问,并由最高院予以了解答,以期指导预期。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此前认为属于形成权的案例,也大多参考合同解除权,以一年为期对股权回购权行权进行限制。答疑意见的六个月的确超出了此前市场预期,有待后续个案进一步观察此处创新实际的影响大小。

Q:约定股权回购权的行权期限为投资方有权视情况随时自主决策是否可以避免“合理期间”?

A:此前曾有案例对于投资方在特定条件成就时,有权视情况自主决策选择回购时机的条件依据《合同法》中有关“履行期限不明,债权人可随时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的规定,认为投资方在回购条件成就后六年内未行权也不导致权利消灭【案号:(2020)最高法民申1513号、(2020)皖民再215号】。虽然我们认为当事人对回购权行权期限的约定原则上具有法律效力,但在促使法律关系早日确定、保护相对人信赖利益的原则的大背景下,我们理解相同条款在未来的案件审理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该等约定从公平性、权利性质等各个角度都可能被质疑。

Q:将股权回购权调整为相对方有义务回购的确定事项或违约责任是否可以避免

文档评论(0)

std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