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犯罪心理学第3版课件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导论.pptx

01 犯罪心理学第3版课件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导论.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第一章犯罪心理学导论;第一节什么是犯罪

第二节犯罪心理学概述

第三节认识犯罪的视角

;教学目标

学习刑法关于犯罪的概念、构成,明确犯罪是一种法律行为的内涵

建立有关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学科定义、学科价值的认识

了解如何将法律上的犯罪行为转换为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可操作概念的路径

通过对犯罪心理学学科的历史发展明确该学科的价值;第一章犯罪心理学导论;2021年8月2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吴谢宇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吴谢宇被判犯有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2016年2月14日,谢天琴的尸体在福州市晋安区桂山路172号某中学教职工宿舍5座102单元住处内被发现。经调查,谢天琴被其子吴谢宇杀死。;这个人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天之骄子的北大男生怎么就会对着自己最亲爱的母亲举起屠刀呢?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天生遗传有缺陷,还是受后天家庭教养环境的影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不顾自己的前途,做出有违伦理的犯罪决策?

他的犯罪动机真的是“帮妈妈解脱”吗?;第一节什么是犯罪;第一节什么是犯罪;一、刑法对犯罪的认定;警方后期调取视频监控发现,2021年11月23日,马小俊曾经到学校附近一小区高层居民楼顶楼,准备跳楼自杀。但可能出于恐惧,马小俊最终放弃。调查显示,之后冯强给马小俊发了同城自杀工具卖家的链接,并多次与马小俊视频通话,确认工具是否正确安装,以保证马小俊自杀能够一次性成功。为进一步坚定马小俊的自杀决心,冯强不断表示自己早已忍受不了煎熬,催促马小俊“尽快走”,不然自己就要“先行一步”。马小俊曾表示想在宿舍自杀,冯强告诉他在宿舍容易被发现和抢救,建议他去酒店开房。2021年11月29日,马小俊将自己的开房信息发给了冯强。冯强当即表示自己也去开房。2022年12月1日,马小俊进入事先订好的房间,冯强依然没有告知马小俊他的开房信息与情况,而是不断跟马小俊确认自杀工具是否安装正确等,最后马小俊按照冯强教授???自杀方法结束了生命。

警方调查发现,在与马小俊“相约自杀”的同时,冯强也在跟另外五六名网友说着同样的话,做着同样的事。通过微信讨论自杀,而且积极地介绍、推销自己的自杀方式。在马小俊自杀身亡后,冯强还在论坛上发布帖子,说“兄弟想自杀吗?无痛的那种,刚送走一个年轻人”。;经过调查,冯强在相关论坛里寻找有关自杀、抑郁症内容的帖子,通过留言的方式结识了许多有轻生想法的人。同时他还加入了许多不同的群聊,在里面寻找有轻生倾向人,用同样的方式,跟他们交流、相约、教授自杀。有证据显示,冯强把这些有轻生念想的人作为自己的“猎物”,除了分享自杀方法之外,冯强还多次向他人展示自己所谓的自杀工具。冯强在网上扮演着“自杀大师”的角色,在网友面前把自己虚构成一个多次自杀未果且有经验的知心人,让有同样烦恼的网友都认为他非常可信。

警方在冯强的家里找到了与马小俊用于自杀的一模一样的工具,但冯强并没有自杀的准备,他虽然表示自己吃过安眠药自杀,但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后经精神卫生中心鉴定,冯强属于抑郁发作,即不完全确认为抑郁症,但有抑郁的可能。;

罪刑法定原则

明确了被贴上犯罪标签的行为只能是法定的,一个行为的性质是否属于犯罪的标准是由《刑法》规定的

犯罪行为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惩罚性

;二、犯罪是法律行为;三、犯罪构成;含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且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

要明确的是关于“人”的概念

要注意的是自然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未必都构成犯罪,要视行为人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论

要领会刑事责任能力的法律内容和认定标准

;含义:《刑法》规定的,能够表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

犯罪客观条件

必要条件: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如危害行为

选择条件:某些犯罪所要求的构成条件,如行为对象、犯罪的地点;

含义: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表达了刑法学中一个关键词——“罪过”的内涵;第二节犯罪心理学概述;第二节犯罪心理学概述;一、犯罪心理学研究什么;(一)犯罪现象;(二)犯罪行为;

可观察行为的具体形态:

攻击性行为

杀人、伤害、纵火

侵占性行为

盗窃、贪污、诈骗

破坏性行为

分裂国家、擅自设立金融机构、伪证

控制性行为

行贿、强迫卖淫、伪证;

犯罪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对象——犯罪心理

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精神过程——犯罪心理

精神过程包括两个层面:

导致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决策过程)

影响该决策的原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