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作用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docx

穴位注射作用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穴位注射作用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穴位注射水针作用机制效应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药液等注射到相关腧穴或特定部位,利用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通过多种治疗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产生治疗效果。对其作用效应及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利于指导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也将为研究和探索经络、腧穴的功能提供新的途径。

1穴位注射的效应特性

1.1药物特异性作用蔡雪芬等[1]观察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选用关元、足三里,予黄芪注射液及生理盐水进行穴位注射,结果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生理盐水组。汪帼斌等[2]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穴位注射等量不同的四种药物,取大鼠右后肢足三里、昆仑、双侧肾俞,结果四种药物均有镇痛作用,其中蜂毒注射液和当归注射液在提高痛阈方面优于丹参注射液及正清风痛宁。说明不同的药物注射于相同穴位,药效反应不同。谭志明[3]发现给予相同条件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定剂量范围内的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效与注射剂量呈正比。

1.2穴位特异性作用许多实验研究资料表明,同样条件注射药物,穴区与非穴区,穴位之间的作用有显著的差别。高希言[4]在动物实验中选择18种不同的中、西药物进行穴位注射,结果发现有16种药物的药效非常显著,较同等剂量皮下或肌肉注射疗效快而强,其中有5种与静脉注射相当,有3种强于静脉注射组。但若将药物注射于穴位旁或其上方2~3mm处,则上述现象就不会发生,表明穴位对药物效应的形成具有独立重要的影响。周爱玲等[5]对大鼠以庆大霉素穴位注射足三里,舌下静脉注射等不同途径,观测大鼠血、肠、胃中NOS、NO含量,结果发现足三里组静脉注射组对照组。宁秋香[6]观察不同穴位注射胃复安预防乳腺癌化疗后呕吐,结果总有效率为足三里组内关、合谷穴组。

1.3药穴交互作用刘祖舜等[8]通过不同药物于不同经穴的反应研究,发现经脉腧穴的不同与对药物刺激的反应性不同。经穴有选择性发挥药理效应性质,这正是药物的归穴理论表现所在。在穴位注入某种有相对特异性的药物,如该药的性味与此经穴具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即归于此经。此时能显著加强穴注药物的效应,然后以经络为载体,把药物运送到相应区域或部位,从而发挥药物和经穴的双重作用,使药效得到加强,并且更迅速、持久。显示药效的发生与发展有经络功能的参与和协同,有一定的循经性,遵循经穴—脏腑相关原理。

1.4穴位间的交互作用中医强调辨证取穴,穴位注射一般采用2~4个穴位并用,那穴位之间又有何联系呢?郑常惕[9]在治疗1例肺结核患者时发现膀胱经、胃经腧穴联合给药时效果明显,而添加脾经穴位却产生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副作用。

1.5穴位注射的三重效应侯湘[10]将穴位注射的疗效总结为“三重效应”:①即时效应,在进针数分钟及数小时内产生,多为针刺和药物注入对局部刺激而引起;②慢效应,可在治疗数小时至1天内出现,与药物在穴区进行生物化学作用有关;③后作用,是在前两个治疗效应基础上调动和恢复患者自身的调节功能而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经穴和药物的亲和性、归经性、直达性、趋病性、速效性及延长性等特殊功能,促成了穴注的高效和速效,在穴位注射治疗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11]。

1.6穴位注射的增效减副作用许多研究表明,选择适当的穴位注射,药效被放大,不仅高于肌肉皮下注射,甚至相当于静脉注射,并有减毒减副作用。赵彦[12]通过多穴位注射尿促性腺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结果提示穴位注射组周期排卵率、总妊娠率均高于同剂量肌肉注射组,且未出现肌肉注射的不良反应。倪峰等[11]以乌头碱生理盐水不同途径注射致家兔心律失常病理模型,发现引起心律异常程度高低依次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内关注射,同时此病理模型家兔不同途径注射相同剂量利多卡因对抗乌头碱致心律异常,发现心律异常程度肌肉内关,认为正常机体的经络穴位组织能减弱药物的毒性作用;但机体处于病态情况时,经络穴位组织又能增强纠正心律异常作用药物的疗效。高扬等[13]对小白鼠不同途径注射抗原进行免疫,发现“后海”穴注射组细胞因子IL?1B、IL?2mRNA表达峰值和持续时间均大于皮下注射组,这一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穴位注射能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强度。

2穴位注射作用机制探讨

2.1神经机制曹东元等[14]研究表明,刺激不同经脉穴位可引起相关脏腑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神经支配的特征性分布及中枢某些神经环路引发不同部位的血管效应有关。史明仪等[15]认为给大鼠以硝酸甘油(NTG)“内关”穴注射缓解心肌缺血的效应可能与两因素有关:①发现内关?脊神经节?心脏(DRG)间存在不依赖于中枢的神经反射通路,分析认为DRG部分神经元外周有两条长分支,分别分布于躯干和内脏,称为双支配结构;②“内关”处神经末梢吸收

文档评论(0)

189****09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