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pdf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填空10*1’

名词解释5*4’

简述4*10’

分析1*30’

1、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P1)

口语

印刷

电子传播

网络与新媒体

2、“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其严谨的表述应该为“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从技术上看,

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体具有高度互动性,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本

质特征。

*新媒体的传播过程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信息发送和接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进行。

*概念: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化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本书中讨论

的新媒体主要指互联网)

3、一个新的传播媒体从普及到5000万用户(P2)

收音机——38年

电视——13年

互联网——4年

微博——14个月

…….

4、新传播革命的本质(P2)

*即时、海量、互动的特点,解决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时间、空间的限制,从技术上

赋予了公民公开表达的权力。

*法律赋予了公民传播的权利,技术赋予了公民传播的权力。

传播权利——权力,新传播革命本质内涵

一、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第四次传播革命首先打破的是传统大众媒体对信息源的掌控。

二、“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

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

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三、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很长一段时间的传播研究都是为传媒服务、为研究传播行为如何控制受众服务的。包括美

国战时建立的战时新闻局等,都是专门为权力机关或者说政府研究和制定宣传政府意图的计

划,研究如何传播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5、第四次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P4)

“去中心化——再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取向。

这一次传播革命,本质上是传播资源的泛社会化和传播权力的全民化,通过解构国家对传播

权力的垄断,使传播力量由国家转移到社会,从而消弱国家在信息、技术和信息形态上的主

导地位,因而,它所带来的不是国家组织和治理能力的强化,而是对国家组织和治理能力的

严重挑战。

“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中自上而下的层科制组织结构。

一、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二、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三、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6、新传播革命的挑战(P7)

一、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二、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三、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四、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

7、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P10)

全球化——现代性

个人化——后现代性

现代性的突出特征是全球化,而后现代性的精神特质是碎片化。

8、2019-2020互联网16个趋势(《企鹅智酷》)

1.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红利正在向新板块迁移;在一二线城市,18-40岁的核心用户中,互联

网红利日益稀少;

2.老年网民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更快,不论规模还是消费能力,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红

利中最大的一块;

3.在低年龄段上,红利从年轻流向低幼,更多10岁以下儿童及其父母,在互联网上消费内

容、购买服务;

4.庞大的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对手机很依赖。互联网不仅为他们提供娱乐,还影响着他

们的消费和认知;

5.五线及以下城市,包括农村,是互联网新热土。那里的年轻人同样习惯了熬夜,拥有更

多需要填满的时间;

6.中国互联网未来族群化将进一步加速。包括亚文化带来的圈层消费,追星带来的偶像经

济;

7.宏观经济的走势,将影响网民在互联网上的消费选择(升级或降级),和消费密度(进一

步网络化);

8.母亲身份网民群体扩大和消费导向转移(从个人到孩子),会给互联网母婴、教育等消费

带来更大利好;

9.随着新网民进入,移动互联网消费将从“碎片化”转向“板块化”,超长和超短内容收缩,

中型内容崛起;

10.新技术普遍成熟,将在基础层给互联网创新提供更高效率,但在前端,模式创新的关键

还是抓住新网民;

11.移动支付将全面普及,把线下零售高效接入互联网体系,整个市场将开启线上线下一体

化阶段;

12.绕过中间渠道,直接与消费者兑换获客成本的模式会更流行,新网民更分散,更依赖收

文档评论(0)

136****6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