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现代诗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高中现代诗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

?

王光佑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现代诗歌教学实践中,倘若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调动生活经验,去悟读诗歌标题、再现诗歌情景、体悟诗歌意象,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现代诗;生活化教学

[]G633.3[]A[2017在高中现代诗歌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总觉得诗歌这东西太深奥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么照本宣科乱贴标签,要么事先挖好“陷阱”,想方设法引诱学生跳进去,师生对教参上的东西或报刊上所谓名师大家的结论奉若神明,不敢越雷池半步。教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自然一头雾水,只是热衷于结论的笔记和记忆,之后遇到类似的诗歌,则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为彻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我尝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悟读诗歌标题,并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生动再现诗歌情景,体悟诗歌意象,时时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站在诗人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调动生活经验,悟读诗歌标题,培养形象思维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现代诗而言,往往在诗歌标题中就隐含了许多解读本诗的关键信息,而不少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教师只是将教参或其他资料上的解读复制过来,通过PPT展示给学生,认为只要学生记住这个答案就行了,至于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则不必在意。长此以往,教师变成了“搬运工”,学生则成了“垃圾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大胆将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悟读诗歌标题,揣摩诗人通过标题传达出的诸多隐含信息,从而走进诗心,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在教学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时,我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生活中的“巷”这个物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思考诗人在“巷”前加一“雨”字,又传达出怎样的审美信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一旦与学生生活相勾连,学生的思维迅即活跃起来。

生A:“‘巷就是巷子,巷子往往都是有点窄,对,窄窄的,长长的,旁边要么是接二连三的人家,偶尔还有高高的围墙……”

生B:“一个人独自走在空空的巷子里有些吓人!”

学生们哄堂大笑。

生C:“诗人在‘巷之前加一个‘雨字,说明这是在下雨天,或者天刚刚下过雨。”

有同学嗤之以鼻,小声嘀咕道:“这还用你说,加了‘雨字是说明巷子里湿漉漉的,光线可能有些暗,感觉有些阴冷,潮湿。”

……

看着学生七嘴八舌、兴味盎然,我趁热打铁,追问道:“诗人描写的‘雨巷是哪个地方的呢?诗歌里描寫的是什么季节的‘雨巷呀?”

学生异口同声道:“江南。初夏多雨时节。”

“说得好,”我借力打力:“大家闭着眼睛想象一下,在阴雨绵绵的梅雨时节,当你一个人置身于江南某小镇一条阴冷潮湿的窄窄的长长的空荡荡的巷子里,巷子两边是寂寞的人家,抑或是冰冷的围墙,青石板路的旮旯里,还长出了青苔,你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D:“孤寂,惆怅。”

生E:“心里空落落的,有点儿小感伤。”

生F:“还有点儿小迷茫……”

以上教学片断,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透过诗歌标题“雨巷”,学生自然而然地悟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从而为顺利走进诗歌的核心意境,体悟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再别康桥》时,我让学生先抓标题的关键词,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眼来。学生自然容易找出“别”字,并轻而易举地说出“离别”“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等词语来。我趁势追问:诗人是在和谁告别呢?这种告别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进行的?

生A:“诗人徐志摩是在和自己的母校剑桥大学告别。”

生B:“1928年7月的一个傍晚,刚刚30出头的诗人徐志摩悄悄地来到阔别六年的母校,独自漫步于寂静的校园,追怀逝去的岁月。”

生C:“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啊,六年后的剑桥校园,到处都是陌生的面孔,这让激情满怀的诗人感觉有些失落和惆怅。”

师:“诗人为什么要在‘别字之前加上‘再呢?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再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请你将心比心,站在诗人的立场上思考,或者干脆设想自己就是年轻的诗人徐志摩,仔细体悟咂摸。”

生D:“诗人在‘别字之前加上‘再,是为了和六年前的那次告别区别开来。六年前,剑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诗意盎然的留学生活给诗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生E:“诗人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道:‘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你的性灵。从这儿可以看出剑桥在诗人心目中的神圣不可亵渎。”(师评价:预习充分,视野开阔。)

生F:“诗人

文档评论(0)

134****88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