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docxVIP

巧用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巧用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

?

摘要:小学数学是我国小学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它在中学学习和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教师用专业化、学术性较强的语言教授,学生们往往难以理解,如果长期使用生硬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不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普及小学数学课堂巧用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使其规范化、灵活化、科学化,这需要所有小学教育者投入极大的关注和帮助。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1情境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情境教学方法是新课改对当前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虽然它使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但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对于新课改缺乏明确认识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但如果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情境教学,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泛化,教育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情境教学的要求,但并不是说小学数学教学的所有课程内容都需要运用生活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一些教师对情境教学理解不深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对于情境创设的教学流于泛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以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机械的开展情境创设,泛化的生活情境创设,使课堂教学变得杂乱无章,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学会真正的自主思考和探索,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情境创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教学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情境创设严重脱离了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中,不仅学习积极性并未得到提升,还会因此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巧用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1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讲授数学知识

数学概念、公式、试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枯燥生涩,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毫无主动探索的兴趣与好奇心。加上很多教师的教学语言平铺直叙、缺少趣味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兴致不高。数学知识环环相扣,一旦脱节就将如同“听天书”,因此成绩较差的学生难免产生厌学情绪,放弃数学,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语言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从教学语言开始生活情境法的第一步,教师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很容易带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与自己处于平等的位置,更容易放松心情,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主动和老师互动,心中有疑惑也能大胆提出。比如,在学习“加减法”时,如果用“说教式”的语言讲解知识,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记忆,时间一长更容易分心和走神。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把抽象的数学运算公式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有一天,你的妈妈买了12个包子,她自己吃了3个,爸爸吃了4个,那么还剩下几个包子呢?”再如,“姐姐的口袋里有8颗糖炒栗子,妹妹的口袋里有9颗糖炒栗子,她们两个人一共有几个糖炒栗子?”这些生活化的事例非常多见,学生对其并不陌生,教师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生活中的事例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学生一听就懂,便于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2.2利用生活化的物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学科是抽象的,数学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仅凭教师语言描述,即使再生动形象,也无法让学生彻底理解,很多定义和概念只能凭想象或者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可以借助学生平时非常熟悉的物品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就在生活当中。比如,关于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知识,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概念,对于六七岁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立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正方体、长方体”又是什么形状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把生活中长见的火柴盒、兵乓球、魔方等物品展示给学生,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然后教师再利用这些生活化的物品讲解立体图形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此外,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一起制作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

2.3生活情境的抽象化理解

抽象的数学概念可以转为生活化物品,同样,真实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突破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知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较为复杂的算术题:386+99=?,573-99=?诸如此类。常规的数学教学,教师一般采用“分解法”解答,即386+100-1=?,573-100+1=?这种解题方式对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很困难,反而认为更加复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比如,“买东西找零钱”,帮助学生先把抽象的算术题生活化,学生在情境中能够熟练“找零”后,再将生活情境抽象为数学知识,回到原先的算数

文档评论(0)

150****5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