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ocxVIP

随迁子女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随迁子女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

?

武涛

【摘要】我校80%以上的学生都是随迁子女,主要问题在于,大多数家庭收入普遍不高,为了生计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家庭监管缺失;家长文化层次低,不能对孩子的数学学习进行有效地督促与指导;家庭环境不理想,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素养差,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意识淡薄、意志品质脆弱。优点是学生比较朴实,对老师的依赖性强.基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在具体的实际数学教学中,困难较大,数学教学若按部就班,效果较差,所以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走符合学情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降低难度;小坡度;勤反馈

G633.6B1671-8437(2018)04-0120-0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失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十五年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始终想方设法提高兴趣,增强自信心,为此充分研究学情,开展相关教学策略的探究,通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得出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降低难度,“低起点、小坡度、勤反馈、多鼓励。”当然,降低难度并不是削减教学内容,降低数学能力要求,而是通过科学的内容设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1针对学情,低起点

随迁子女中很多学生的数学素养差,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缺乏自信心,所以降低数学新知在学习时的难度就变得尤为重要。降低难度,拉近心理距离;放低起点,激发学习数学兴趣;无缝对接小学的相关知识,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这是我们课堂教学遵循的第一法则。当然低起点不是放低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标准,而是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时,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并充分依据学情,从而得到掌握新知的目的。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低起点”?

第一,要研究《新课程标准》,整合难度,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是教学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以学生现有认知水平为起点,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确定教学内容。

第二,加强学情分析,摸清底细,做到知己知彼。

第三,在前两点的基础上,低起点,重构教材,科学构建教学设计,具体策略是在学习新知之前对新知相关的小学知识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低起点中“低”的程度,如在学习《分式加减》之前,布置几题分数运算作业:(2)1-4/5-2/3(3)3/4-3/2+7/5(1)14/5-2/5,结果出人意料,第(1)题正确率约为95%,第(2)题的正确率约为65%,第(3)正确率约为52%,由此看出他们对于分数运算的能力较差,特别对于异分母及加减的混合运算问题尤为突出,鉴于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小学的分数运算进行再学习,同时重构教材,放低起点,由分数运算过渡到方式运算,分数无缝对接分式,具体如以下两个式子:

“低起点”是对特殊教育对象所采取的符合其知识能力及认知水平的教学切入点的总体要求,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自信的一种策略。

2着眼实际,小坡度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不可能一撮而就,要在“低起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难度,还要以“小坡度”为指导性原则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第一,根据课程难度及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灵活细分课时,将难点分散,从而得到降低难度的效果,如:《圆周角》课时设定为一课时,难点为分三种情况探索圆周角定理及理解两个推论,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困难很大,即使勉强完成,学生只是知道结论,没有真正掌握理解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没有领会以特殊情况为基础,通过转化来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所以将《圆周角》调整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用于完成探索得到圆周角定理,辅以简单的应用,第二课时完成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得到圆周角定理的两个推论及应用。

第二,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逐步递进设问的方法,层层推进,将高难度的思维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问题,用“问题引导学习”,采用问题串、变式串来搭建“桥梁”,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用设问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逐步形成一种能理解、能探究、能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和心理机制。

这类问题是一直困扰学生的难题,在教学中解决这类问题采用此法设问,化“动”为“静”,学生不在惧怕这类问题。当然这不是降低思维难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化难为易,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

第三,作业及评价检测进行分层设计,做到题目之间小坡度,有梯度,不能一刀切,题目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利用梯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应有的高度。

小坡度是在教学中对问题预设和生成过程所作的规定性要求,换句话说,就是要体现出知识与思维的层次性,使教与学呈现知识的螺旋式地缓慢上升,让学生跳一跳

文档评论(0)

134****4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