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pdfVIP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课:桃花源记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

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

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

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

本不可能存在,但从中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也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这同陶渊明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因厌

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生活虽然穷一点,但

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

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

外桃源。

全文叙述委婉曲折,层次分明,语言质朴自然,写景明丽如画,

虽幻似真,虽虚似实,用艺术的手法展示了一幅古代东方“乌托邦”的图景。

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

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

最后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

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

(2)准确朗读并流利背诵课文;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常用

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3)整体感知,把握课文通过对桃花源“美”与“乐”的分析,领会本

文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全文,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参考注释,理解文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

(3)通过对桃花源美景的描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思维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生活而

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教

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

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对于刚刚升入初二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初一学段已经认识了文言文,有

了一点点的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但毕竟太少,文言基础很薄弱,加之本班

学生基础很差,因此,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应让学生

在课前先自己预习,结合课下注释或其他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扫清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文字障碍,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经历。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

本节课的学习或许会较顺利些。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向青少年过渡时期,他们的世

界观、价值观正在有待形成时期。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爱发表见解,

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

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通过

对内

文档评论(0)

1637142147337d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