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70个重要概念、名词解释汇总.docxVIP

法制史70个重要概念、名词解释汇总.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制史70个重要概念、名词解释汇总

01.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的起源,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发生、特点、作用和演变规律的科学。既是法学中的基础学科,也是中国史中的专门史,属于法学和史学的交叉学科。

02.旧五刑:五刑起源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其中认为五刑最早源于苗民的说法较为流行。华夏族在征服苗民后,袭用其肉刑,加以损益,形成五种刑罚,即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大辟。

03.五礼:西周时期的礼仪内容可分为五个方面,通称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04.三宥之法:《周礼》中载有三宥之法——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

05.三刺:西周从赦的原则在司法审判中要经过“三刺”的程序——讯群臣、讯群吏、讯万民。

06.五过之疵:西周司法官的“五过”之疵,属于渎职方面的犯罪。具体包括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

07.六礼:六礼作为西周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为后世历代所继承。具体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08.七出、三不去:西周关于婚姻解除的相关规定。女子若有下列七种情形之一,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单方面解除婚约)——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按照周代礼制,已婚妇女若有下列三种情形者,虽有七出之行,但夫家不得休弃——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09.五听: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西周总结出一套“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经验,具体包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10.法律答问:在秦朝,是指对法律条文、术语、律义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

11.封诊式:在秦朝,是司法机关有关审判原则、治狱程式以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査封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文书程式,包括了一些具体案例。

12.廷行事:秦朝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判例),在司法实践中可以作为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

13.盗徙封罪:在秦朝,是指惩治偷偷移动田界标志企图侵占他人田产的犯罪。

14.公室告、非公室告:秦朝把杀伤人、偷盗(“贼杀伤、盗他人”)等危害统治秩序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诉讼称为“公室告”,官府必须受理;秦朝把“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奴妾”等家庭成员内部的案件,称为“非公室告”,“非公室告”案件不得告发,官府也不得受理。

15.女徒顾山:在汉朝属于赎刑的范围,即允许被判徒刑的女犯回家,但需每月缴纳官府三百钱,由官府雇人上山砍伐木材或从事其他劳作,以代替女犯的劳役刑。

16.上请:对于一定范围内的官僚贵族及其子孙犯罪,司法机关不得擅自裁判处理,而须奏请皇帝裁决的制度。通常皇帝会给予官僚贵族以减免刑罚的优待。

17.禁榷:汉武帝时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将盐、铁、酒等有关人民生计的产品由国家专营,制定法律严禁私人生产和销售,称为“禁榷”。

18.三互法:汉朝在官吏选任中实行回避制度,为此制定“三互法”,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即交互为官)”。

19.三独坐:东汉时期,司隶校尉在皇帝面前与尚书令、御史中丞均专席独坐。

20.录囚:汉代建立了录囚制度,即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

21.春秋决狱:由董仲舒首倡,是指以儒家经典(主要是公羊《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司法审判的根据,它是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必然产物。

22.秋冬行刑:汉代死刑的执行采取秋冬行刑制度。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理论渊源于西周,汉朝将其制度化。

23.准五服以制罪:《晋律》首立此制度,是指亲属间的犯罪,据五等丧服所规定的亲等来定罪量刑。“五服”本是古代以丧服为标志确定亲属之间亲疏远近的制度。古代服制把亲属分为五等,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24.存留养亲:北魏时出现了存留养亲制度,亦称留养。《魏书·刑罚志》载:“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年七十已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

25.八议:贵族官僚中的八种人犯罪后,普通司法机构无权审理,须在大臣“议其所犯”后,由皇帝对其所犯罪行决定减免刑罚的制度。源于西周“八辟”,曹魏时期正式入律。具体包括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26.官当:官员犯罪后,允许以官爵抵罪的制度。正式规定在《北魏律》与《陈律》中。

27.登闻鼓直诉:西晋在朝堂外悬设登闻鼓,允许有重大枉屈者击鼓鸣冤,直诉于中央甚至皇帝。北魏以及南朝都有这项制度,后经改革一直沿用至清朝。

28.死刑复奏制度:为了体现恤刑和加强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即死刑须报告朝廷,经皇帝批准方准执行。

29.测罚:南梁创立,对不招供者断绝饮食,三日后才许进食少量

文档评论(0)

教育12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各类教育相关试卷、知识点、模拟试题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3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