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社戏--《看秧歌》音乐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晋中社戏

《看秧歌》音乐分析

?

?

施咏

秧歌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歌舞之一,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代表性种类有东北秧歌、陕北秧歌、胶州秧歌、冀东地秧歌等。其中,流传于山西中部的祁太秧歌是汉族秧歌中较具特色的一支。

祁太秧歌因产生于晋中地区的祁县、太谷而得名,故也称晋中秧歌。祁太秧歌最初为载歌载舞的过街秧歌,清代中叶起逐渐发展为地方小戏,成为集小调、杂说、歌舞、戏曲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所用曲调十分丰富,约有三百多种,其中许多来源于当地的民歌小调。这首《看秧歌》即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代表曲目之一,而在全国得到广泛的传唱。一、歌词分析祁太秧歌的表现题材多来源于当地的社会生活,唱词常以“家住……”开篇,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如“家住山西太谷城”(《绣花灯》)、“家住祁县在城南”(《偷南瓜》)、“家住太谷住城西”(《送樱桃》)等,而成为祁太秧歌中人物出场后进行自我介绍的常用“程式性语句”①。这首《看秧歌》则以“家住太谷住沙河”起唱,表现了一对姐妹心情激动、冒雨看秧歌的日常生活事件。

1.表现题材

《看秧歌》的歌词中主要描绘了姐妹两人从在家中先“梳头、抹粉、画眉”,再“穿新鞋、换花衣”打扮齐备,虽遇“打雷、刮风、下雨”有所担心,仍毫不迟疑动身出门,经历了“过河、上山”,直至听到隔山传来锣鼓响,更是迫不及待“赶路忙”要去看秧歌的兴奋激动心情。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每逢节日、庙会或喜庆之时,便有自己搭班或请城里剧团演戏的习俗,民间称为‘社戏”。”②这类活动对于常年足不出村、埋头忙于田间农事的庄户人家犹如过大年,人们都会穿戴一新、精心打扮以示重视。而与此相关的诸如“看秧歌”、“看戏”、“观灯”等民间游艺习俗也都成为中国民歌十分常见的重要表现题材之一。如山西民歌《大观灯》、湖北民歌《看花鼓》、东北民歌《小看戏》、《姑嫂看戏》等,都是其中的较具代表者。

而且,此类题材在戏曲、说唱等其它民间音乐中也不乏出现,如“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还是“满村听说蔡中郎”、“锣鼓声中来听戏”等,亦无不都反映了乡土社会的人民对民歌、说唱、戏曲等民间艺术的热爱。如在同样来自民间小调的黄梅戏中的《夫妻观灯》,则是表现正月十五王小六夫妻上街看花灯,观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以及在看灯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有趣的小插曲。在该题材的民歌(戏曲)中多以年轻的大姑娘、姑嫂间、新媳妇、小两口为描写对象,通过对她们装扮过程的细致描绘,或是对看戏、观灯等活动中有趣事件的描绘,多以诙谐逗趣见长,以表现其喜悦、激动的心情。而成为中国民间音乐中饶有特色的表现题材之一。

2.历史渊源

在这一表现题材的诸多作品中,这首《看秧歌》能够脱颖而出成为独秀一枝的佼佼者,除了这首民歌本身的艺术性较高以外,还与祁太地区、乃至山西地区由来已久的民间歌舞、戏曲盛行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联。秧歌在山西流传的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太谷民间就有“正月十五军民乐,唐朝兴起唱秧歌。庄王耍丑耍得好,正官娘娘把头包。真龙天子唱秧歌,满朝文武把锣敲”的传说。这里的“庄王”即在山西居住的晋王、后唐唐庄宗李存勖,亦可见后唐时期“秧歌”在山西的盛行情况。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且歌且舞的“闹秧歌”。明代后,秧歌又分化为以舞蹈为主的“过街秧歌”和以说唱为主的“地秧歌”。

在山西,还有着“太行山上听民歌,晋商故里看秧歌”的俗语,所谓“晋商故里”指的便是以祁县、太谷为中心的山西晋中地区。横谷众多的地形地貌,使其成为典型的农业区,世代相传的社火传统,加之农商结合的生产方式和开放通达的地理优势,都成为秧歌艺术发展的良好条件。

尤其时至近代,随着晋商的兴起,太谷商帮商业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大,祁太地区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票号昌盛,金融汇通全国。太谷也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金融中心。每逢外地客商云集太谷购货结算,各家商号则张灯结彩并以秧歌等社火表演助兴。

从这个角度来说,晋商为太谷秧歌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而太谷秧歌也成为太谷商业发展的助推力。太谷的富商巨贾不仅把太谷秧歌作为娱乐的艺术,还把它作为招待客商、酬谢宾朋、繁荣贸易的手段。在伴随着商业流通中所进行的广泛的艺术交流融合中,也大大地促进了祁太秧歌的发展与传播。

3.语音修辞

所谓“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取得语言的音乐美。它大体包括音节的配合、声调的协调和押韵的和谐。语音修辞要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匀称协调,富有整齐美;二是有变化,不呆板。具体说来,调配语音的主要手段有对偶、连绵词、叠音词、平仄声调的变化等。

《看秧歌》的歌词虽偏于生活化、口语化,但通过叠音、衬词这两种语音修辞手法的运用,配合富有特色的晋中方言,更为生动鲜活第展现了祁太地区的民俗风貌。

(1)叠音

叠音即同一音节的重叠,是增强语音韵律功能的重要手段。由于山西方言中单音节名词、动

文档评论(0)

尹邦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尹邦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