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说明-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土壤盐渍化监测技术规范.pdf

编制说明-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土壤盐渍化监测技术规范.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土壤盐渍化监测技术规范

一、团体标准制修订背景、目的和意义

土壤盐渍化是可溶性盐分在土壤中积聚,导致土壤基本特性恶化

和质量下降的过程。当前,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

等原因,全球范围内的土壤盐渍化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全球盐渍土的

总面积约8.33亿公顷。在我国,各类可利用的盐碱土资源约5.5亿

亩,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后备

战略耕地资源。盐碱地综合治理和利用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进农

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该工作极为重视。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

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将盐碱地分

类改造列为重要部署任务。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快速、高效和灵活的无人机数

据获取为盐碱地监测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手段。国内外学者利用无人

机技术围绕盐渍化反演,积累了大量的模型和方法,如特征空间法、

统计回归法和机器学习等。但是目前土壤盐渍化无人机监测中数据采

集、处理、反演的方法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导致土壤盐渍化信息提

取的可靠性差、互操作性不强。为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盐碱地综合利

用的重要指示精神,亟需出台基于无人机平台的土壤盐渍化监测相关

标准,规范土壤盐渍化业务化监测内容,提升盐碱地分级分类评价能

力,确保盐渍化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1

二、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关于征集2024年中国农业绿色

发展研究会团体标准项目的通知》,标准制定计划项目名称为《基于

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土壤盐渍化监测技术规范》。本标准属于新制定

标准。

2.主要工作过程

2.1预研阶段

近年来,在中国农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盐碱地产能提升关键技

术与集成示范”,国家农业重大科技项目课题“北方次生盐渍化耕地监

测和智能决策治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盐碱地智慧生态农业

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等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天空地一体

化的土壤盐渍化监测工作,提出了耦合作物参数的盐分反演方法,构

建了黄河三角洲近四十年的盐渍化时空分布数据集,并分析了盐渍化

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因素。在黄河三角洲的盐碱地示范基地,进行了

不同盐碱地改良利用模式下的无人机土壤盐渍化监测,为盐碱地综合

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同时,在内蒙古沿黄灌区和新疆渭干河

流域等多个盐碱地典型区域,开展了土壤盐渍化监测工作。基于上述

研究基础,目前已在国内外多个领域知名期刊,如Computersand

ElectronicsinAgriculture、Catena等,发表了学术论文,并申请发明专

利多项。

2.2起草阶段

2

2024年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成立

了标准起草小组,小组开展资料收集、调研、技术标准研究、实验验

证等工作。基于长期研究和已有实验结果,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多光谱

影像的土壤盐渍化监测技术规范,并向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提交

了标准立项申请。

2.3立项阶段

2024年5月经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组织专家论证后,批准

该标准立项。

3.主要起草人及其分工

标准起草团队分为总体设计组、标准调研组、实验验证组和标准

撰写组。其中陆苗,吴文斌,查燕是总体设计组,负责标准的设计,

组织成员开展调研、实验和标准编写等工作;宋茜,余强毅,武雪萍,

李玉义负责标准的调研工作;马东豪,王虹扬,段玉林负责实验样区

的选择,以及地面样点的采集和测试化验;王丽、李文娟、张胜男,

宋英强负责无人机数据采集,并进行盐渍化反演模型建立、模型精度

评价和盐分分级分布制图等工作;陆苗,吴文斌,查燕制定标准撰写

的框架,并协调其他成员,共同完成标准的撰写。

三、标准编制原则和依据

1.编制原则

标准编制遵循“科学性、先进性、统一性、经济性、适用性、协调

性、一致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前提下,通过多年

的试验验证,参照国内外成熟技术和最新成果制定了本标准。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