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的衰退动因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学堂乐歌的衰退动因研究

?

?

摘要: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它盛行于20世纪初,作品多采用日本、美国及欧洲曲调进行创作,倚曲填词,别具一格。本文首先概述了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讲解了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作家的乐歌创作。其次研究了学堂乐歌的衰退,总结出:1.归国派“新音乐”探索2.儿童歌舞和流行歌曲进入大众生活3.专门音乐院系的兴起三个方面的衰退动因。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简要提及了学堂乐歌的意义。旨在于通过对学堂乐歌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我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学堂乐歌;产生与发展;衰退动因

一、学堂乐歌概述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歌曲,这些歌曲大多选用来自日本、美国及欧洲曲调,用中文填词,简谱或五线譜记谱。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后,清帝国的大门被撬开,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疯狂掠夺,与清政府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但战争使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流入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探求新知,寻找强国之路,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浪潮。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民族危机愈演愈烈,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便开始了一场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他们在政治上提出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实业、发展经济;在思想文化上主张改革教育制度,办新学,在新式学堂中开设歌乐课程,为乐歌在学堂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04年,清政府颁发《奏定学堂章程》,同意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学堂乐歌由此正式得名。科举制度废除后,全国各地众多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纷纷设立,乐歌在学堂的发展中逐渐普及开来。

我国现在已知最早的学堂乐歌为1888年周书训创作的《赏花》,该作品产生于教会学堂,以圣咏歌曲为曲调,描绘了百花盛开时,赏花人在花丛中徘徊的美丽景象。20世纪初学堂乐歌兴盛发展,一批留学海外的音乐家开启了学堂乐歌的新篇章。其中,沈心工在日本留学时借鉴日本歌曲《手戏》,对曲调稍加改动并填词,创作了新世纪第一首学堂乐歌《体操》,其语言通畅顺口、形象生动,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回国后,他又先后出版了《学校歌唱集》、《重编学校歌唱集》等歌曲集,积累了众多优秀的作品。李叔同借鉴民间曲调《老六板》创作了《祖国歌》,还在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上发表了《隋堤柳》、《我的国》、《春郊赛跑》三首乐歌,他采用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创作的《送别》至今仍广为流传。曾志闵也在《江苏》杂志上发表了《练兵》、《游春》、《扬子江》等歌曲,编印出版了《教育歌唱集》,为近现代的音乐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外,参与乐歌创作的还有华振、叶中冷、辛汉等一大批音乐家,他们用智慧和决心创作了数不胜数的作品,使学堂乐歌在20世纪初空前繁荣。

二、学堂乐歌衰退动因

1.归国派“新音乐”探索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一场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运动就此拉开序幕,音乐界在这场运动中深受影响,大批留学归国的“海归”逐渐不认可倚声填词的“赤膊歌曲”—学堂乐歌,他们开始采用西方音乐体系进行创作,有的全盘西化,有的中西结合,产生了艺术歌曲这一新的音乐品种,为当时我国音乐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艺术歌曲是诗歌与音乐结合的艺术体裁,其特点之一是歌词与旋律都是创作的,不同于民间口头相传的民谣,特点之二是单旋律的音乐配上了钢琴伴奏,使声乐作品更具欣赏力和表现力。1922年萧友梅在歌曲集《今乐初集》中发表的《问》被誉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作者将自己在西方掌握的作曲理论用于作品创作之中,在旋律和曲式结构上都体现出了浓郁的西方色彩,伴奏更是采用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相结合的方式与旋律紧贴,丰富了歌曲的意境。该作品歌词还将浪漫主义色彩融入其中,用“你知道你是谁?”、“你知道年华如水”等词句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对国家的担忧。1926年赵元任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经典之作,该作品在采用西方作曲手法的同时,借鉴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将中国的五声调式与西方的小调巧妙结合,还把传统戏曲和民间曲艺的音乐素材用在旋律中,别具一格。作品在歌词上也做了抒情化处理,将文本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描绘,使歌曲思想跟着季节的更替而变换,循序渐进地烘托出思念之情。异取同工之妙的还有黄自创作的《玫瑰三愿》、青主的《大江东去》等,这些歌曲与学堂乐歌相比不仅有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的意境,更是提高了大众的艺术审美,改变了新时期听众对音乐的固有认知,对学堂乐歌的衰退有着深刻的影响。

2.儿童歌舞和流行歌曲进入大众生活

儿童歌舞和流行歌曲对学堂乐歌也产生了较大冲击。儿童歌舞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分为儿童歌舞剧和儿童歌舞表演曲两种,它是黎锦晖在推广白话文、探索音乐平民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包含了诗歌

文档评论(0)

132****7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