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探究.docx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诊断探究

?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35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的135例患者中,95例为恶性病变,占70.37%,其余40例均为良性病变,占29.63%;在超声表现中,5例为散在簇状微钙化,占3.70%,30例为片状低回声的微小钙化,占22.22%,100例为片状低回声,占74.07%;同时,根据病理结果,超声检查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65%(26/40)、94.74%(90/95)、74.07%(100/135)。结论:临床上给予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超声检查时,应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诊断准确率提高。

【关键词】超声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乳腺病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特殊病变、钙化型以及肿块型病变,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肿块型病变,其辨别容易,诊断准确率高[1]。但是对于非肿块型病变,其病灶呈现出弥漫性特点,并且在超声图像上,其边界比较模糊,空间占位效应不明确,诊断难度大,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因此,本文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运用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非肿块型病变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病灶直径(3.1±2.4)cm,年龄(51.3±9.4)岁,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且自愿参与研究。

1.2方法

选择飞利浦S650型超声诊断仪,设置探头频率,一般为6-13MHz,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先运用二维超声全面扫查乳腺,一旦发现病灶,再给予患者多轴位检查,对病灶的钙化、内部回声、边界、直径以及大小等情况进行探查,并且对腋下淋巴结进行扫查,如果出现淋巴结构消失、纵横比或淋巴结体积明显增大等情况,应该考虑为淋巴结异常。然后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灶内部及周围血流信号分布情况进行探查。

1.3超声诊断标准及图像评价

根据Adler半定量血法将其分为4个等级:①0级。病灶内部血流信号不明显;②Ⅰ级。病灶内部血流信号较少或呈现出点状;③Ⅱ级。血流信号中等,且可见多条小血管或1条主要血管;④Ⅲ级。病灶内部具有丰富的血流,且血管互相交错成网。同时,根据BI-RADS分级诊断超声结果,其中恶性为4级和5级,良性则为1、2、3级。

1.4统计学分析

在SPSS12.0软件中录入数据,其中计数资料由百分率(%)表示,对比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病理诊断结果

本组的135例患者中,95例为恶性病变,占70.37%,其余40例均为良性病变,占29.63%,见表1。

2.2超声诊断

在超声表现中,5例为散在簇状微钙化,占3.70%,30例为片状低回声的微小钙化,占22.22%,100例为片状低回声,占74.07%;同时,根据病理结果,超声检查诊断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65%(26/40)、94.74%(90/95)、74.07%(100/135)。

3.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并且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通常情况下,乳腺癌患者发病后,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症状,不容易被患者察觉,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为中期或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其5年生存率不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因为具有价格便宜、无创性、安全可靠以及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尤其是乳腺疾病中。超声检查的原理主要指的是通过超声波对不同人体组织的反射,来将肋间隙、胸大肌、腺体以及皮肤等不同组织的构成充分反映出来[3]。在超声图像中,乳腺癌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非肿块型和肿块型,其中肿块型具有典型的表现,可见病灶边界清晰,并且通过不同的超声轴位扫查,能够显示空间占位效应[4]。但是非肿块型病变,其病灶边界模糊,空间占位效应不明显,呈现出弥漫性特点,并且在超声图像中,可见区域性的结构紊乱,表现为中等或低回声,无或合并钙化,其漏诊或误诊率较高[5]。本次研究发现,非占位性病变以片状低回声区为主要表现,一些呈现出簇状或散在的微钙化,但是在实际临床中,微钙化往往是非肿块型恶性病变的主要征象,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导管内癌。同时,在本次研究中,3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出现微钙化,提示浸润性小叶癌也可表现为非肿块型,并且在导管内癌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出现微钙化,所以对于非肿块型乳腺疾病患者,如果在超声检查中,出现微钙化表现,要警惕为导管内

文档评论(0)

158****03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