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过关训练12 芣苢 插秧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过关训练12芣苢插秧歌

[基础演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芣苢(fúyǐ)兜鍪(móu)掇之(duō)

B.半霎(shā)襭之(xié)捋之(luō)

C.朝餐(zhāo)莳(shǐ)未匝袺之(jié)

D.胛(xiǎ)蓑衣(suō)袅袅(niǎo)

解析:B项,“半霎”的“霎”应读“shà”。C项,“莳”应读“shì”。D项,“胛”应读“jiǎ”。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薄言采之薄:轻轻地。

B.薄言有之有:取得,获得。

C.笠是兜鍪蓑是甲兜鍪: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

D.唤渠朝餐歇半霎渠:他。

解析:薄:语助词,无实在意义。

答案:A

3.下列有关《诗经》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解析:《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0分)

唐人的古诗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在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增强了诗的表现范围,无论从思想和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体裁上也有明显改进。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①。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②。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③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样的句子,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念起来则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④,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增强”和“范围”搭配不当,应把“增强”改成“扩大”。二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无论”不能跟“和”搭配,应把“和”改成“还是”。

答案:唐代诗人在前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技巧来看,唐诗的成就都明显超越了前代。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观察泾渭分明发扬蹈厉轻重缓急

B.观察大相径庭厉兵秣马抑扬顿挫

C.体察泾渭分明厉兵秣马轻重缓急

D.体察大相径庭发扬蹈厉抑扬顿挫

解析:“体察”是体会观察,比“观察”含义丰富,结合语境,选用“体察”。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好坏分明。语境强调区别大,选用“大相径庭”。发扬蹈厉:形容奋发有为、意气昂扬的样子。厉兵秣马:指准备战斗。语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选用“发扬蹈厉”。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轻重缓急: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语境强调的是读诗时的语调,选“抑扬顿挫”合适。

答案:D

6.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五言诗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起源于民歌的缘故

B.七言诗长期停留在歌行体的范围内合乐歌唱,五言诗却日渐脱离民乐取得独立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起源于民歌的缘故

C.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

文档评论(0)

医药前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业医药相关文档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