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的法治思想.pdf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儒家的法治思想

一、

法古字为灋或廌,相传它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其根本义是

刑法、法律和法度,引申义为标准、方法、规章、制度、模式、道理、仿

效等。韩德民认为《荀子》文本中的法具有四类含义:一是效法、遵循、

模仿;二是标准制度;三是政治性国家具体制定的法律规章;四是与其它字

促成的合成词。[8]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法呈现三种意涵:一为刑法,法

与刑通用,如夏朝之禹刑、商朝之汤刑、周朝之吕刑。魏相李悝集诸国刑

典造《法经》六篇,改刑为法。他视法刑一体:法,刑也。刑,常也,法

也。西汉桓宽的《盐铁论》云:法者,刑罚也,所以禁暴止奸也。二为法

律。法往往与律通用,据史籍记载,商鞅变法改法为律。中国古代法典大

都称为律,如秦律、汉律、魏律、晋律、隋律、唐律、明律、清律,只有

宋代称刑统,元朝称典章。管仲最早把法律联用: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

绳墨也。然而,作为一个组合词,法律直到清末民初才被世人普遍使用。

三为礼法。中国古代,礼作为带有一定强制性的一种社会标准,有时与法

相通,礼即法,法即礼,违礼即违法,譬如周礼即蕴含着某种刑法条

文;[9]但一些习俗性的、仪式性的礼并不是法,因而,礼不一定非要诉诸

刑罚。[10]

礼治主义是儒家政治学说的重要特征,儒家又具有礼体法用的治道特

征。先秦时期,礼与法经历了合一、别离和重新合一的三个阶段。如果说

夏商周三代礼与法浑然一体,法的观念较为淡薄,礼外无法,法与刑附属

于礼,那么,春秋战国早中期不但出现了儒家与法家的礼治与法治的别离

和对立,而到了战国后期礼法那么出现了合流的趋势。[11]儒家关于礼治

与法治关系的治道思想大致表达为三种情形:

(一)礼法分治

所谓礼法分治,大体有三层意思:一那么是儒家将礼与法看作两种不

同性质和功能的治国手段;二那么是儒家认为礼与法具有不同治理的适用

范围和对象;三那么是儒家把礼与法作为两个单独的范畴加以使用。

客观地讲,与先秦法家重法不同,孔孟不太重视法治,但说儒家一点

没有法治精神恐怕也不符合事实。《论语》有两处用到法字,其中有大舜

告诫大禹所说的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12]由此说明

大舜注重用法度治世的政治责任。

《孟子》用到法字有11例,许多是取动词效法效仿之意,譬如,孟

子曰:今言王假设易然,那么文王缺乏法与[13]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

为王者师也。[14]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

王之道也。[15]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16]

等。有时那么是意指楷模范式,例如,在论及君子之忧患意识时,孟子讲:

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17]舜为天下的楷模,其名声可传于后世。

而与治国理政实质相关的主要有:

一是君子行法。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

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

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18]他首先揭示了人不同

的道德精神境界,最后强调一个真正的君子应当遵循天然的道理去做,以

等待命运的安排。必须指出,此处的法并不是指刑法、法律、法度,而是

指一般性的、标准模式尤其是天然道理;并且,孟子说的君子行法以俟命

并不是旨在宣扬宿命论,而是凸显君子对人类本性和自然规律的顺从。

二是法而不廛。在阐释王道政治过程中,孟子提出了尊贤使能,俊杰

在位关讥而不征耕者助而不税廛无夫里之布和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五大

治理使命。[19]朱熹注解道:廛,市宅也。张子曰:或赋其市地之廛而不

征其货,或治之以市官之法而不赋其廛。盖逐末者多那么廛以抑之,少那

么不必廛也。[20]所谓法而不廛,通俗地说是指君王应当推动官方依据法

规收购长期积压于货栈的货物,以保证商人的利益。可见,孟子不乏依据

法律经世济民的观念。

三是法家拂士。在《孟子告子下》中,孟子先后阐释了重礼、尧舜之

道、仁义之道、名实之辨、王霸之辨之后,讨论了个人要担当重大使命如

何修身养性,然后指出: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1]拂士是指明法度的大臣;拂通弼,

辅弼、辅佐之意,拂士即辅弼(辅佐)之士,二者合起来指足以辅佐君主的

贤士。孟子以一种忧患意识强调,如果内无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

贤士,外无敌对国家和各种忧患的威胁,那就势必招致国家的灭亡。

与孔孟法治思想仅仅是一些片段完全不同,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阐述了较为系统的礼法

文档评论(0)

176****8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