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docx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究

?

?

科学发展的历史是“科学问题”的发展史,体现科学研究的意义和科学研究的方向。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因素在于专业技术的进步。第一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了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针对性、质量和国际化”的口号。这就要求高等院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学思结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教学相长等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我国,大学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体现着“过去这么讲,现在这么讲,将来可能还这么讲”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体现在实验教学中,尽管很多高校都在实验中设置了验证性实验、综合实验、自行设计实验等多种类型,但学生还是没有脱离照方抓药的传统模式。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很难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很少有互相交流、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不利的。2007年我国启动和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国内大学纷纷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就大学教学改革而言,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和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对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这一矛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研究型教学课堂具有研究性、给学生高度的自主性、教育性和挑战性的特点[2]。也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立足“生本”教育、基于和谐教育、突出自我教育、体现渗透式教育的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3]。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研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的三个教学目标基本特征[4]。前文在问题创设原则方面进行了论述[5],本文结合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的知识领域内容和知识体系特点,采用知识领域逻辑关系研究问题创设教学法进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活动,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一、研究性问题创设的原则

知识是前人经过若干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并且经过科学工作者多次验证是正确的结果。当这些知识形成教材内容时,其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规范性当然也是无数次的归纳、总结、推敲的结果。传统的灌入式、注入式教育模式就是按照教材的章节次序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知识从教师到学生变成了单向流动。事实上,即使是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新的或未知的知识领域。用恰当的思路引导学生由已知世界进入未知世界,当然是课程教学的第一艺术特色。

(一)引导性

创设问题的第一原则就是应该具有引导性,引导的目的是利用这些问题指引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规划、有条理、有针对性的预习、听课和复习。引导性问题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发现等学习活动中来,进而深入理解重要的内容和观点。引导性问题还可以把孤立、分散的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有利于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理解[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知识逻辑关系认知能力和知识应用创新能力。所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够指导学生首先完成相关教材内容的阅读,从中找出知识的关键点、所能解决的问题、知识领域的逻辑关系、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实际应用。

(二)涵盖性

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的提出需要满足某种诉求。只有问题提出有效,能够吸引并指导学生达到“曲径通幽”,才是成功的问题设计。教材,通常是按照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原理、概念和原理应用的层次关系来编写。因此,所创设的问题要能够涵盖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最重要的是所创设的问题应该体现一条知识主线,这条主线体现出章节知识的完整性。而对于实验课程,诸多问题是原理和方法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有效引导。教师所创设的问题不但能够涵盖实验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涵盖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所涉及的未知领域。此时的实验报告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照搬,而是一个研究报告,因而也就不再千篇一律。

(三)针对性

知识逻辑关系教学法,教师不是把现成知识与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探究主题、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地分析、解决问题,并且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未知知识领域的激情与动力[7]。教材的编写是有层次的,知识点是有逻辑关系的,而教材的层次与知识的逻辑并不是等同的。这就要求在学习、总结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学科知识的三维结构体系,知识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生动的、有立体感的、有逻辑关系的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才能通过自己的研究,把握相关领域内容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四)逻辑性

实验课堂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培养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根本目标。知识领域逻辑表现的是知识体系内在规律的衔接[8]。所以,问题的创设要体现出

文档评论(0)

细雨滴梧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