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熙与李瑞清书法之比较研究(下).docx

曾熙与李瑞清书法之比较研究(下).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曾熙与李瑞清书法之比较研究(下)

?

?

杨振宇

摘??要:通过对曾熙和李瑞清书理书论比较,二者在书理书论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曾李二人的对比研究,对曾李二人的书法书论有个客观的认识,其书论书学观对当今书法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曾熙;李瑞清;南曾北李;书法理论

曾熙和李瑞清二者皆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书法大家,二人的书法造诣都很深,可以说是开宗立派,自成一家。所以他们的书学书论也是后人研究、了解曾、李二人书法书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李瑞清的书论研究资料,在李瑞清的《清道人遗集》中有较多的记载,故学术界对李瑞清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曾熙的书学书论研究,曾熙自己并无集著,其书论学较多散见于其题跋及其学生的一些记录之中,较为零散,并未作系统的梳理。在书理书论这一块,因曾李二人乃是至交好友,时常往来交流探讨,故二人在书论中有许多共同点,两者相互侵染互相影响。但也因师源脉络不同,所以也会有一些差异。

一、曾熙与李瑞清对书法的认识比较

1、学书观。在如何进行书法学习的这个问题上,从古至今众说纷云,此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每个书家因其自身经历及学养,对此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看法。而曾李二人也曾就初学书者应从何种字体、哪家哪派始入门的问题提出他们的观点。对于始学书者来说,初学书师法何家、从何书体入门等问题,是关乎其能否踏上一条次第有序、高雅路正的学书道路。在传统的书法学习中有这么一种套路:始学唐楷四大家,后学行隶,再学草。到了清末碑学兴起后,有众多学书者始学书从魏碑始入。曾熙、李瑞清二人皆不认同此类学书之法。

朱大可所著《游天戏海室雅言》一书中就有提到曾熙的学书理论,曾熙认为:“学书当先篆,次分,次真,又次行。盖以篆书作分,则分古;以分笔作真,则真雅;以真笔作行,则行劲。物有本末,此之谓也。”曾熙的观点与现在的许多书法教育工作者不同,曾熙的观点更有卓越见识。从上边曾熙的言论可以看出,曾熙认为篆书是所有书体的源头,其他书体都是从篆书之上演变出来,所以篆体是其他书体的基础,只有学习好篆书有了扎实的功力之后,再用篆书的笔法去书写隶书,那么所书的隶书方有古朴高雅之氣;同理用隶书的笔法写楷书才雅致,用楷书之法书行书方有骨气。可以看出曾熙对于如何进行书法学习有着卓远的见识,他的观点对现今的书法学习者来说有非常大的价值。

李瑞清在如何习书这问题上,其观点与曾熙相似,也是认为初学书者学习书法应从篆书始,他结合了自身的经历所得出的。在其所著的《玉梅花庵书断》里曾提到:“余书本从篆分入,学书不学以篆,犹文家不通经也。”李瑞清结合了自身的经历总结出学习书法应从篆分开始入手,认为篆书是基础,如果不学习篆书,就像文学大家不通经学一样。这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篆书作为书法基础的重要地位。李瑞清在《跋自临散氏盘全文》里也提到:“书法虽小道,必从植其本始,学书从篆入,犹学之必自经始。……它日学书有悟,当知古人无不从鼎彝中出也。”李瑞清以经学比作书学,重视基础,崇源潮古,这和曾熙的观点相一致。

但曾熙的学书观更为明确地提出了习书的先后顺序,讲究一个循序渐进、次第有序的习书过程。曾熙还用学诗的次第顺序来与习书作比较:“三代鼎彝,古朴奇奥,此三百篇、离骚也。两汉碑志,雄强茂密,此十九首古乐府也。六朝志铭,道丽精能,此三张、二陆、陶、谢、颜、鲍也。唐碑谨严,宋帖豪放,近人恢奇资肆,变态百出,此李、杜、韩、白、苏、黄、范、陆以及湘绮、白香、散原、海藏也。学诗者,必先知其源流,推其条理,然后可以集大成,学书者何独不然!”这句话不仅用学诗的次第来比作习书的次弟,还包含有曾熙主张博众家所长,融于一身的观点。

现当代社会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的心也因此变得比较浮躁,难以静下心来沉淀自己,而且当今展览众多,为求功名利禄,许多学书者都在找一条快速学成的书法之路。故有许多书法教育工作者认为习书者喜欢何种书体就学何种书体,甚至可以直接开始就练习行草书,专练此体一两年,就可以参展获奖了。这种学书求速成的方法,长远来看是不利的,若是业余书法爱好者来说这也无可厚非,但作为真正的书法者,那就应从根源入手,曾李二人的学书观就是很好的指导方法。

2、书体的取法。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名家备出,留传的佳作浩瀚如烟,所以始学者对于各体书法之间如何区别、如何甄选择习本,这也是始学书者所要面临的首要的问题。曾熙和李瑞清也曾对此类问题作出相关论述。例如在篆隶学习中如何师法传统方面,两者的观点较为相似。曾熙在提出习书者要追溯源头,从篆隶开始后,再次提出如何进行篆隶学习。他的学生朱大可曾记录下了曾熙的教学观点,曾熙对其言:“求篆必于金,求分必于石。”从此句话也可以看出曾熙的“崇源溯古”的书学观,他认为学习篆书也从篆书的源头学起,方可“知其源流,推其条理”。而篆书的源头在三代

文档评论(0)

134****8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