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的理念与方法.docx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的理念与方法.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的理念与方法

?

?

陈莉盛遥谢惜珍

摘??要: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国各个高校都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思政教育形态应运而生,并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掀起了建设高潮。作为专业教师要承担起育人职责,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特征,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内容。文章在梳理“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分析阐述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如何结合专业特点,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例,说明了如何从课程知识体系中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以期对本专业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课程思政目标;思政元素挖掘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21)16-0078-05

近年来,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国各高校都在加强和改革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思政教育形态应运而生。与传统的思政课程不同,课程思政是通过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以润物无声的育人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所有的课程和所有的教师都要承担起育人的职责,那么如何正确理解、设计并实施好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也是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一、“课程思政”的提出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出现在2014年之后,源于上海相关高校对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其目的是解决高校思政教育长期存在的“孤岛”困境,以及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象[1]。过去的十多年間,上海市一直在实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德育)课程综合改革,基于基础教育中“学科德育”的探索经验,上海高等教育界从中意识到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性,越来越感受到有必要进一步在高校探索试点“课程思政”,从而在区域工作实践层面产生了推进“课程思政”的工作设想[2]。

2014年,上海大学首先推出“大国方略”通识课,其他高校也陆续推出一批“中国系列”品牌课程,这些课程强化了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显了综合素养课程的价值使命,引导90后大学生了解国情、把握时代进程,同时对其思维方式、爱国理念进行引导,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地教育引导学生。这一系列不是思政课的“思政课”,吸纳了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知名教授担当授课教师,创新搭建“课程思政”新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2018年,人民日报介绍了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经验,认为课程思政实现了溶盐入汤、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3],这引起了很多高校的兴趣,纷纷借鉴上海高校的做法推进本地改革,掀起了一股关于课程思政的热潮。

上海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理念与思路也切合了国家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2017年开始,国家在全国高校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5],课程思政从地方高校的教学改革探索提升为国家战略部署。

此后,教育部又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推动全国高校对课程思政的落实,明确了“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6],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面拉开了全国高校建设课程思政的大幕。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更是指明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并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课程思政”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全国高校在各个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掀起了课程思政的建设高潮。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被认为是革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理念,这一理念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即“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所谓课程思政,是指依托、借助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7]。课程思政是以现有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为基础开展的思政教育,而“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8];课程思政也不是思政课程的升级与替代,而是对原有思政课程的有力补充,两者共同构建起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教师要发挥好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树立育人意识,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才能规划、设计和实施好专业课程思政。

1.从思政教育体系来说,课程思政体现了“大思政”的理念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多年来一直处于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状态,而其他课程的育人功能却被忽视了,没能形成高校课程的育人合力,“课程思政”的

文档评论(0)

188****51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