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企业成本管理研究综述.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油田企业成本管理研究综述

?

?

贺小滔

[摘要]对成本管理文献进行梳理,发现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作业成本理论、标准成本理论以及归因成本理论。基于对这三个基本理论的述评,总结油田企业的成本管理现状,对油田企业原有成本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从标准成本制作过程、实施方式、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改善油田企业成本管理流程,以期为我国油田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提供借鉴。

[关键词]油田企业;作业成本理论;标准成本理论;归因基本理论

[]F426.22;F406.72[]A[]1009-6043(2019)10-0120-04

随着油气田开采不断深入,产量递减加快,勘探开发难度加大,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油田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控制压力。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生产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油田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对成本控制方法和成本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油田快速发展的需要[1]。

标准成本法是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计算出成本差异,揭示差异原因,明确经济责任,从而消除不利差异,达到加强成本控制目标的一种成本核算和控制系统[2]。标准成本法包括制定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差异处理三个方面所组成的完整系统。标准成本法将成本计算与控制结合在一起,以成本标准为基础,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计算出成本的差异,分析差异,并查找其形成的原因,明确具体经济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对成本进行控制[3]。在油田企业运用标准成本管理法进行成本管控,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对成本管理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力图系统阐述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并且以油田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油田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流程,从企业治理层面为我国企业优化成本管理机制、改善成本管理绩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及决策参考。

一、文献综述

标准成本起源于美国。泰罗首次提出如何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构建标准生产耗工工時,并对比实际耗工工时,得出差异。泰罗在1903年发表的《工厂管理》中得出产品的标准程序以及时间定额,奠定了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的基础[1-2]。

美国的工程师哈尔顿·爱默森(H·Emerson)1909年在其发表的《作为经营和工资基础的效率》文章中深入地研究了标准成本体系。美国的会计师卡特·哈里森(C·Harrison)1911年实现了标准成本的具体应用,并对会计账户的设置、成本差异分析等内容进行了具体说明,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标准成本制度。哈里森1930年将标准成本研究成果写进了《标准成本》,书中详细说明了标准成本计算方法。1932年,E·A·坎曼在其发表文章中对标准成本提出了更加深入的补充和完善[4]。

美国的学者罗纳德·W·希尔顿后来指出,标准成本以及标准与实际的差异分析能帮助管理者看清楚“故事后面的故事”,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判断企业的绩效,财务报告可以挖掘出企业利润与成本数据身后的实际经营情况。标准成本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可以用于评估部门和个人的绩效,确定加薪、年终奖以及个人晋升。但当差异开始对员工的报酬结构产生影响时,继而会更加显著地影响到员工的行为[5]。

随着学着们对标准成本制度的关注度逐渐增高,从美国传入英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家,这些国家后来都推行了适应本国实际的标准成本体系,并对标准成本进行了进一步精细化。例如2008年查尔斯·T·霍恩等学者以生产性企业为例,从成本构成的六个角度,详细介绍了工厂包括采购成本费用在内的各大主要成本费用,形成了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体系。2010年罗伯特·S·卡普兰等学者提出了一种估时作业成本法(TDABC),它能够更简单、更有效地计量成本和获利能力,从而使企业管理者能够有更多时间处理这种方法所揭露的问题,例如非盈利产品和客户、过剩产能以及无效率流程等[1-2]。

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标准成本管理,对标准成本管理相关的研究逐渐在我国展开,孔详桢在1983年研究得出应当将标准成本融合经济责任制,让二者协同以发挥成本控制管理的最大作用,最终达到最大限度简化工作流程,缩小工作量,有助于企业进行绩效考核[3]。

葛家澍于1992年在其发表的《成本会计》一书中,对标准成本制定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并认为应当从一个系统视角出发,将历史成本推测法、工程技术测算法、期望法、预测法进行综合考量以最终制定出科学可行完善的标准成本[6]。1995年,翟文莹在其发表的《高级成本会计学》一书中对比定额成本法,对标准成本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五方面的优势进行了系统的述评。1996年,张颖在《要正确认识标准成本系统的局限性》里基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了标准成本也有其局限,也就是说标准成本法对所有的企业并不都适用,尤其是企业生命周期不长,以及还没有进入产品成熟期,或对

文档评论(0)

李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是个美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