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ocx

寓教于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寓教于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

王绪成于加青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寓教于乐”的内涵及条件,着重论证了“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应用的两个着力点:乐师和乐业,并提出解决办法,最后提出运用“寓教于乐”应注意的问题,反对并避免“寓教于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中的庸俗化。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寓教于乐

:G641???文献标志码:A???:1674-9324(2019)11-0187-02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相比其他学科不易受学生欢迎,甚至被忽视,以致其实效性大打折扣。除了受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抽象性等特点的制约以及社会评价机制缺陷所产生的负效应和师生的片面性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外,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滞后,也是严重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完成的重要瓶颈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本文得出结论:“寓教于乐”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是克服这一瓶颈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方法照顾大学生的接受特点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规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如能恰当运用,会极大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寓教于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寓教于乐”的内涵及实施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凸显在使学生崇尚美德,认同并践行主流价值观,匡扶正义,相信并遵守秩序和法律,应促使受教育者接受文明、提高素质。教的这种实效性的实现,如果通过乐的手段,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具体形象,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所以,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进头脑)是“寓教于乐”的最终目的,而乐仅仅是手段之一。“寓教于乐”强调的真、善、美必须通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感性的愉悦才能被有效接受,即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是形式与内容的美的统一融合。

当今社会畅通的信息、发达的科技、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使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有条件采用各种形式的艺术手段、技巧和方法,采取不同的载体、媒体,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大学生在“乐”中悦纳知识和思想,使教学实效性得以实现。

二、“寓教于乐”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两个着力点:乐师和乐业

乐师是“寓教于乐”前提条件。“爱其师,信其道。”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初现端倪,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自主要求趋于强烈,在他们的心目中,大学教师不该是学究气十足的“教书先生”,而应是“学识上的导师、做人上的表率、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中的朋友”。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转变观念,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学习主体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次,有努力成为T字形人才,即专业知识要深,其他知识要广,才符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老师,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对你执教的課程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具备高尚师德、精湛业务、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热爱学生等综合素质。

乐业,即培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是“寓教于乐”的核心内容,其实质是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采取积极的态度,自觉地接受教育,从让我学变成我乐学。怎样培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是教师核心任务。

1.巧设问题引导是动力。笔者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即根据所讲内容设计问题,然后逐步思考、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些问题一般针对教学内容的特征和学生心理特点,在每个专题开始或结束后提出,用他们最关心的话题或最感兴趣的材料引出教学核心课题,这样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顺着教师的思路,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教学,并长久处于兴奋状态,践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理念。

2.歌声与微笑贯穿始终,是兴趣持续的粘合剂。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的感知认识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熟视无睹的态度都不易改变,故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高度和持续集中注意力,主要表现为熟视无睹、打瞌睡、看杂书、玩手机、表情木讷等一些不良表现。在这一情况下,教师适当安排的歌声与微笑就成为消除他们疲劳和分心的良方。

歌声是通过教师的设计和巧妙穿插来“寓教于乐”。微笑包括教师的笑,也包括学生的笑,教师的笑是引子、是砖,学生的笑才是玉。这就要求教师不论有什么烦心事,都不能带进课堂,一旦走进教室,就该打起精神,笑对学生。当然,这种微笑同样会换来学生的心领神会。沐浴在如春风般的微笑氛围中,自然能够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拉近心灵距离,化解隔阂,消除疲劳,提高兴趣,最终有助于师生积极、主动合作,协同完成教学任务。

3.引起共鸣,画龙点睛是关键。“寓教于乐”是师生同“乐”,最高境界就是共鸣。在备好课上下功夫,挖掘出能打动学生的元素,尤其挖掘情感因素,这是引起共鸣的基础;把抽象理论引向生动实

文档评论(0)

姚启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80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