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的创建及其重大意义研究
?
?
李晓剑
【摘要】1941年8月创办的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是抗日战争时期推进儿童保护工作的必然产物,是留在陕甘宁边区革命军人和工作人员子女在烽火中的摇篮。本文通过对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创建的背景、学校概况和教育教学活动进行阐述,来分析其创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儿童;儿童问题;保教合一
D23
A
1001-0475(2019)02-0016-03
儿童问题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之一。为了培育民族后代,中国共产党提出“重视保育事业,抚养革命后代”和“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主张按照“保教合一”的教育原则创办学校,组建儿童保教队伍,对革命儿童进行抚育。在这一主张的影响下,1941年8月在延安创办了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专门收容留在陕甘宁边区的革命军人和工作人员子女”进行抚育。
一、创建背景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关注到儿童抚育问题。但由于自身力量弱小,只能停留在理论宣传阶段。随着力量的不断壮大,保障儿童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工作机构也相继出现: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哺乳的女工每隔三点钟,休息半点钟来哺小孩,不得克扣工资,并在工厂内设立哺育室和托儿所,由工厂负责请人看护”。1934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明确提出在各根据地创建托儿所。1941年《陕甘宁边区关于保护儿童的决定》中指出未经医生允许严禁打胎,并对孕期妇女给以适当照顾。同年,边区《民政厅讨论如何保育工作》对保育工作条例和须知作了规定。
为了积极响应和推进这些法规政策的实施,1938年,中国共产党联合各党派、各界人士共同发起成立了以宋美龄为理事长,李德全为副理事长,邓颖超为保育总会常务理事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同年7月4日,在宋庆龄、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等人的积极推动下于延安成立了以杨芝芳为保育分会主任的战时儿童保育会陕甘宁边区分会,来统一领导边区的保育工作。之后,在边区保育分会的领导者下,陕甘宁边区保育院、托儿所等一批保育儿童的机构逐步建立起来。
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和保育机构的建立,为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的创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经验指导。
二、学校概况
八路军为了照顾抗战中的革命军人家属,1941年8月在延安创办了一所学校,专门收容留在陕甘宁边区的革命军人和工作人员子女,对其进行抚育。1946年3月停止办学。
办学经费方面: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创办之时,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备荒备战,难以为学校的创办提供太多的经济支持,只能在土地、物资等方面给予政策便利。因此,学校办学经费只能依靠解放区救济委员会捐款和师生生产劳动解决。
生活方面:政府会给每人每天发18两小米,每月为学校调剂3升6合小麦;每人每月发猪肉3斤,清油1斤,盐1斤,石炭45斤;每人每年发2套单衣,1套棉衣,1双棉鞋,4两羊毛;也会拨发一小部分的学习用品和办公用品。此外,学校师生日常生活和办公所需物品皆由学校师生通过男耕女纺、饲养家畜自行解决。
基础设施方面: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校舍建在山坡上,共有65孔窑洞,既是吃饭、上课的地方,也是睡觉的地方。其中5孔窑洞是由教员和事务人员自己动手打成的。而学校的图书馆亦是极为简陋的,1944年年底,学校只有一个书架用来放书,其中书籍以教科书和马列主义理论书居多,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只有一二十本。1945年年初,学校决定建一个图书馆,先由“学生欧阳天娜、彭淑明等把这一架破破烂烂的书整理好”,放在彭迪同志指导学生腾出的窑洞里,然后通过“向中组部捐到一百多本儿童读物,”加上学生项苏云等捐的一些书和学校自己掏钱买的书,共同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并在1945年春季学生会改选后,将图书馆管理权移交给了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构成方面: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是一所革命军人子女保育院,办学之初仅有学生四五十个,到1945年发展为一所220个学生的学校。其学生情况较为复杂,既有6岁儿童,也有15岁青少年;既有汉族孩子,也有少数民族孩子;既有生活在都市里的儿童,也有農村里的放羊娃;既有从小跟随父母在革命队伍生活的孩子,也有参加儿童团和日军战斗过的孩子。几乎囊括了除青海、西藏、新疆外所有的省份。但不论他们来自哪里,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能够在这样一所学校里接受着相对安稳的抚养和教育,与他们而言都是极为幸运和开心的事情。
三、教育教学活动
(一)教学活动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联系当前的生产、群运等实际活动和切近的客观事物,也要注意联系学生过去的实际经验和将来在生产劳动、革命斗争中的实际应用。
1.课程设置
一年级到五年级课程科目分为文化课和实际劳动课两大类。文化课有国语、算术、史地、生产知识、卫生知识、艺术和自习。实际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