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脐灸疗法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docx

中医脐灸疗法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述指出,在非感染性腹泻治疗期间,通过中医脐灸疗法对患儿的有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该研究包括了45例对照组和45例研究组的患者,分别采用了单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或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和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治疗了不同阶段的腹泻症状,评估了两者的效果结果显示,与常规西医相比,中医脐灸疗法的治疗效果更好,可以迅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

中医脐灸疗法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

?

杨频

【摘要】目的:在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中应用中医脐灸疗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45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另选取同期45例患儿作为研究组,采用中医脐灸疗法,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9,P=0.004)。研究组患儿呕吐、腹泻、发热、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主症、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西医相比,中医脐灸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更好,能够迅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中医脐灸疗法;临床疗效

R256.34R272A2096-5249(2021)14-0021-02

中医学将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称为“泄泻”,指的是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增多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且病程持续2周以上[1]。非感染性腹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多发于夏、秋两季,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最高,这也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泄泻的致病因素尽管以湿邪为主,但病位在脾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近年来,由于育儿方式、饮食结构与习惯的改变,非感染性腹泻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也有攀升趋势。因此,探究一种能够有效治疗此病,同时又易于被婴幼儿接受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研究将中医脐灸疗法应用于临床,并与常规西医治疗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對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45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患儿26例,女患儿19例;年龄5个月~6(1.36±0.42)岁;病程1~7(3.42±1.24)d;脱水程度为轻度脱水38例,中度脱水7例;中医辨证分型为寒湿型19例,伤食型26例。另选取同期45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患儿28例,女患儿17例;年龄6个月(1.38±0.40)岁;病程1~7(3.40±1.28)d;脱水程度为轻度40例,中度5例;中医辨证分型为寒湿型20例,伤食型25例。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与《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非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3],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营养不良、佝偻病、其他胃肠道疾病;严重脱水和呕吐;近30d接受过相关治疗;对研究药物过敏;先天性疾病;并发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重要脏器功能紊乱;造血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

1.2.方法

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科学的指导患儿饮食,纠正错误的喂养方式。

对照组患儿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剂量0.5g/次,3次/d;口服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2g/次,3次/d。

研究组患儿采用中医脐灸疗法。取患儿脐边四穴,即脐中神阙穴上、下、左、右1寸的位置。寒湿型患儿加足三里与阴陵泉穴;伤食型患儿加足三里与中脘穴。家属与医生面对面坐,让患儿仰卧在家属的双腿上,完全暴露腹部与双下肢。局部消毒后,用华佗牌针灸针(0.25mm×0.25mm)按照中医辨证分型针刺各穴位。采用半刺法,也可以采用捻转手法,针刺力度以感到下沉涩紧为宜,考虑到患儿的年龄,不可过于强求针感。针刺深度在0.3~0.5寸左右。刺入主穴、配穴后立刻出针,不留针。针刺脐边四穴时,让针尖的方向稍微朝向脐中,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进针。1次/d,3d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4]将疗效判定如下,痊愈为大部分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指标正常,水电解质调节平衡。显效为腹泻频率降低、次数减少,75%以上的症状消失。有效为腹泻次数减少、大便指标有所好转,50%以上的症状消失。无效为患儿的症状、体征、大便次数和性状均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临床指标。记录患儿的呕吐、腹泻停止时间;退热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

(3)中医症状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分级并量化患儿的泄泻主症(大便次数、大便性状)与次症(口渴程度、小便量、精神状态、肛门皮肤、呕吐次数、饮食情况)。正常计0分;轻度计2分;中度计4分;重度计6分。主症与次症积分相加之和为总积分,积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

文档评论(0)

137****77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