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编号
SJ-CX-32-2009
代替
密级
商密3级▲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商用车车身反光标识设计规范
2009-07-15制订
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规范按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规范的标准格式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商用车设计二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项目处进行管理和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版本号
制定/修订者
制定/修订日期
批准
日期
商用车车身反光标识设计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汽车反光标识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应遵守的一般要求和标准,阐述了反光标识开发的一般过程,包括反光标识的材料组成、分类、技术要求和粘贴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N1类车辆。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A406-2002车身反光标识
3术语
反光标识:为了增强车辆的可识别性而粘贴在车身表面的高亮度反光膜的组合;
逆反射:反射光线靠近入射光线,向光源返回的反射。当入射光线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时,仍能保持这一特性。
4规范内容
4.1车身反光标识的材料、结构及分类
4.1.1车身反光标识的材料组成
车身反光标识关键材料主要有:面膜、玻璃微珠、塑胶树脂、色料、背胶和胶水。
4.1.2
如图所示,车身反光标识一个单元由红白相间两部分构成,规格为300mm×50mm
4.1.3
车身反光标识按照逆反射系数的大小可分为一级反光标识和二级反光标识,一级反光标识的反光特性优于二级反光标识。
4.1.4车身反光标识的技术要求
①反光标识应符合GA406-2002《车身反光标识》要求;
②反光标识应有3C认证;
③不允许出现以下缺陷:裂纹、明显的划痕、损伤或颜色不均匀;
4.2商用车反光标识设计基本要求
4.2.1通用要求
车身后部的车身反光标识应由白色单元开始、白色单元结束。车身侧围可以由红色单元开始,但靠近车辆尾部的最后一个单元应为白色单元。
4.2.2后部车身反光标识设计要求
图1背面反光标识粘贴示意
如图所示,后部车身反光标识设计要求如下:
①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尽可能体现车辆后部的宽度和高度,货厢后部边角相交部分应为白色单元。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微型货车及部分轻型货车因后部货厢不能满足白色单元相交要求时可以红白相交,但垂直粘贴的单元上不应为白色单元。
②采用一级反光标识,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1m2,采用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时,其与后反射器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0.2
③后部车身反光标识应连续,无法连续是可以断续但每一段连续长度不得小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
4.2.3侧面车身反光标识设计要求
图2侧部车身反光标识粘贴示意
如图所示,侧面车身标识设计要求如下:
①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的粘贴允许中断,但其总长度(不含间隔部分)不应小于车长的50%;
②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300mm,且应包含红、白色车身反光标识至少各一个单元,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50mm,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300mm;
③特殊情况下,允许红、白单元分开粘贴,但仍应保持红、白相间,每一连续段长度不应小于150mm,二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150mm,以及一级车身反光标识材料粘贴间隔不应大于300mm;
④侧面车身反光标识的长度对货厢长度不足车长50%的货车应为货厢长度,厢式货车的侧面车身反光标识应能体现货厢轮廓;
⑤为了便于总装,可在反光标识上使用转移膜,见图中绿色部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J-ZQ-1-2006-转向轴电子助力系统开发流程.doc
- SJ-ZQ-2— 2006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开发流程.doc
- SJ-ZQ-2-2006-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开发流程.doc
- SJ-ZQ-3-2007-方向盘间隙设计规范.doc
- SJ-ZQ-4-2007-汽车转向柱万向节相位角确定规范.doc
- SJ-ZQ-5-2007-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计算规范.doc
- SJ-ZQ-6-2007-方向盘下轮缘刚度试验规范.doc
- SJ-ZQ-7-2007 稳态回转分析评价规范_070625.doc
- SJ-ZQ-8-2008-方向盘阶跃输入仿真分析评价规范.doc
- SJ-ZQ-9-2008-踏板总成刚度强度分析规范.doc
最近下载
-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钟小平课后习题答案.doc VIP
- 输电线路三跨的经验分享.ppt VIP
- 电动汽车分布式驱动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docx VIP
- 专题1.4数轴与动点经典题型(四大题型)(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幼儿小蝌蚪找妈妈绘本ppt课件.pptx VIP
- 磷酸铁行业现状.docx VIP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习题答案(2018版).pdf VIP
- 6.1 树立法治观念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pptx VIP
- GB_T 43933-2024 金属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pdf VIP
- 车牌识别系统软件使用说明8.1软件基本设置.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