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的路径研究
?
?
张慧
摘要:本文以讨论高校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学科建设路径为目的,介绍了协同创新的内涵界定,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学科之间互不交流、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科研基地和平台欠缺等问题,并提出了协同创新中学科建设的路径策略。
关键词: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学科建设
隨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提出,未来对优秀创新人才、创新成果的需求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要适应这样的人才需求,必须打开校门,面向社会,与政府、企业的协同创新便成为我国高校战略发展的方向。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建设的生命线,学科建设必须在协同创新中找到自己的创新之路,这对培养优秀创新人才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影响。
一、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不足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生命线,学科发展的水平直接决定高校的发展,世界名牌大学的成功来自于其拥有优势学科、顶级的师资和卓越的科研能力,所以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都应该围绕学科建设进行。因此,学科建设是高校协同创新的核心环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科之间各自为政。
我国高校目前学科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各相关学科之间不是协作关系,而是竞争关系,缺乏交叉与融合,更难以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创新。而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仅凭单一的知识领域要取得突破性的创新难上加难,要有所创新必须走出原有的学科框架,寻求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融合,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试着运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利用不同的视角对学科知识开展研究,也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当前我国某些高校的各学科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发展较好的学科更是封锁资源,防止其他学科使用,导致视野短浅,限制交叉学科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完全找不到协同创新的氛围。高校这种“条块分割”的学科设置,不仅阻碍各学科协同创新,更严重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只局限于某一学科、专业,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恰恰需要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而通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识教育需要跨学科学习,而实际情况是各学科自己制定发展规划和培养方案,各自为政,通识教育成了一句空谈。
(二)优秀学科带头人匮乏。
学科建设的成功有赖于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教师队伍。学科带头人能够体现一门学科的综合竞争力,由学科带头人带领的学术梯队是否合理是决定学科是否能够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合理的学术梯队由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至两名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在具体研究方向中,又有具有较强学术研究水平的三至五名教授(副教授)作为支撑,每位教授(副教授)需要配备若干名助手。遗憾的是我国的某些高校由于地处偏远或财力受限,难以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多是职称较低的教师,几乎无法形成梯队,学科很难得到发展。
(三)科研基地和平台建设不足。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研基地和平台的保障,而实际情况是资源分配不均衡,某些高校由于资金问题无法建设自己的科研基地,有的即使建设了科研基地,也无力更新设备、技术,不能满足科研需求;还有的高校学科科研人员能力有限,难以胜任科研基地和平台的高水平建设,这些因素都不可避免地制约了学科的发展。
二、学科建设的协同创新之路
学科建设要走出困境,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塔上协同创新的顺风车,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职能寻求外部刺激带来改变。
(一)促进学科交融,建立学科集群。
学科建设的协同创新既可以通过内部组织协同又可以通过外部主体协同达到,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的协同创新时应考虑内外兼修的方式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1.高校内各学科交融合作
学科融合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种形式,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合作上,通过软、硬件的高度融合,形成学科集群。在硬件方面,高校应允许相关学科共享实验室,共享数据资料等,在软件方面将相关学科的资源和教师队伍的跨学科相融合,在进行国家重大项目立项时,可多学科共同申报,共同研究,共享成果,高校应该在各方面特别是科研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而除了科研方面的合作外,各学科更应该探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打破学科壁垒,给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2.积极主动寻求外部协同
高校应积极与企业沟通,加强科研合作,企业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委托或联合进行科研攻关,为研发新产品服务,高校可以借助企业的资金和资源共建研究基地,共享实验资源,增强学科建设的科研力量。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了解行业前沿趋势,发现市场所需,据此,及时调整学科规划和培养方案,对学科建设的先进性十分有益。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评价体系。
学科队伍建设既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又要培养优秀教师,形成合理梯队,还要改变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