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增强安全意识+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docxVIP

9.1+增强安全意识+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页共3页

教学设计

课题

9.1增强安全意识

课时

第1课时

课时

目标

【目标】1.通过讨论关于安全意识的不同观点,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远离危险。

2.通过学习关于未成年人的规则和要求,结合自身经历,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3.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增强风险意识,发现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守护生命安全。

【重点】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

【难点】增强安全意识的做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合理

引入

【生活观察】教材第67页。

问题: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想法和做法?

2.请你查找学校、博物馆、公共交通工具等不同场所的安全标志和安全提示语,并与同学分享。

提示:1.①左上同学和右边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都是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对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人为侵害缺乏警觉和戒备,是不敬畏生命的表现。

②左下同学的做法是正确的,进入陌生场所先观察环境,查找安全疏散通道的标志,是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的表现。

2.

场所

安全标志

安全提示语

学校

①上下楼梯,请靠右行。

②教室走廊不打闹,安全第一要记牢。

③火灾来临不要慌,学好消防小知识;手捂口鼻弓着身,生命时时放第一。

博物馆

①请勿拥挤,有序参观。

②请勿吸烟,谨防火灾。

③为保障用电安全,请勿使用馆内墙面插座充电。

公共交通工具

①车辆起步,请坐稳扶好。

②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上车。

③请勿倚靠车门,谨防夹伤。

【归纳总结】知识点1:守护生命安全的原因

1.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重点)

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可能会危害人的生存、健康和幸福,甚至会毁灭鲜活的生命。

2.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着他人。我们用心对待和做好事关安全的每一件事,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金句来“习”】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习近平

通过生活观察的感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中观察、感悟、反思、总结。

核心

任务

任务一:1.教材第68页,探究与分享

问题: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未成年人的规则和要求?

2.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和要求?

提示:1.【关于未成年人的规则和要求】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八条:本法所称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下列行为:

(一)吸烟、饮酒;

(二)多次旷课、逃学;

(三)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四)沉迷网络;

(五)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

(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七)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动;

(八)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

(九)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八条: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下列行为:

(一)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

(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

(三)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四)盗窃、哄抢、抢夺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

(五)传播淫秽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

(六)卖淫、嫖娼,或者进行淫秽表演;

(七)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

(八)参与赌博赌资较大;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这些规则和要求看似是对我们的限制,其实是对我们自由和生命安全的保障。只有自觉遵守规则和要求,对自身行为是否安全作出恰当评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归纳总结】知识点2:增强安全意识的做法(重难点)

1.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对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人为侵害有所警觉和戒备,保护好我们的生命。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育12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各类教育相关试卷、知识点、模拟试题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3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