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体现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docxVIP

论《老子》体现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论《老子》体现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

?

【摘要】《老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较早的学说著作,其学说长期支配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思想。本文试图从认识论、社会历史观及宇宙观几个方面出发来论述其思想体系的唯心性。

【关键词】唯心主义认识论社会历史观宇宙观道

《老子》的思想体系究竟是唯心还是唯物主义,是学术界争论最多、出入很大的问题。这需要作整体的了解和客观的分析。

就认识论来说,《老子》主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因此,它得出的结论是:“不行而知”。这是露骨地宣扬闭门潜修,拒绝与客观世界相接触,不需要任何的耳闻目见的实践就能知道一切。这纯粹是超感觉经验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它还主张“绝圣弃智”,“绝学无忧”。它追求的是神秘主义的虚无飘渺的本体——道。道和一切知识学问是不相容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是说,求得发学问知识一天天多起来,求得的“道”就会一天天减少下去。更进一步说,“圣人”的学问就是“不学”。可见《老子》的认识论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就社会历史观来说,《老子》也是唯心主义的,倒退的。战国时期的各国,由于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和旧的生产关系相冲突,新兴的封建制相继取代腐朽的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劳动人民创造了无数巧妙的器物。同时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封建制,还颁布了很多新的法令。这些新生事物,在《老子》看来,都是怪物,都是“有为”的结果,都是祸患。它说:“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它极力主张倒退到一个“无知无欲”,“小国寡民”的没有什么文明的初期奴隶社会去。在那里国家小,人口稀,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用不着。虽有舟车,没有必要去乘坐;虽有铠甲兵器,没有必要把它摆出来。叫大家回头再过那远古时代接绳记事的生活。这就是它替圣人苦心设计的“无为而治”的理想国。在这个国家里,圣人高距众人之上进行统治,而众人不感到有什么负担;站在众人之前发号施令,而众人不感到有什么妨害。这个“圣人”是什么人?这就是它所梦想恢复的被美化了的奴隶主阶级头子。《老子》的社会历史观的腐朽倒退性就是这样。

《老子》的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观都是唯心主义的,一如上述。长期争论不休的是它的宇宙观。“道”是它的思想体系包括宇宙观在内的核心。“道”是什么?它的性质怎样?自来就有根本不同的说法。从自己的主观出发,加以唯物的解释的有,加以唯心的解释的也有。在我看来,首先要如实地反映它本来的面目,而它的本来面目是受当时社会诸条件制约的。科学的任务就是如实地研究它、分析它、评价它,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想象,随心所欲地去塑造它、解释它。

《老子》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这就是说,可说的“道”不是正常的“道”。反过来就是正常的“道”是不可说的。这使人感觉到一股神秘主义的笼罩在“道”的概念上。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表明“道”是恍恍惚惚,迷离无定的。到底有没有物的影子呢?没有。它在第十四章里明白地说过:“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可见这里的所谓的道之为物的“物”,只不过是表示观念这个东西罢了,不是指我们今天通常说的物质性的物。

第二十五章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我们从这里了解到:一,“道”是先天地而生的东西,它是生天生地生万物的根源;二,它是无形无声,独立于人和整个物质世界之外而永远不变的。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是物质性的实体呢,还是精神性的实体?认为“道”是物质性的实体,比如说元气,后世的注释家有这样的说法。如宋代王安石曾经说过:“道有体有用,体者元气之不动,用者冲气运行于天地之间。”这是说“道”的本体,就是元气。又如明代危大有《道德真经集义》第一章引何心山曰:“夫道者,元气虚无,混沌自然,二仪从之而生,万物资之而形,不可得而名,强为之名曰道。”单就注释论注释,孤立来看,这两条诠解文从字顺,自成一说,似乎并没有什么毛病。但它们是否符合《老子》原有的整体的思想呢?一经考查,便会发现严重的问题了。《老子》书里有几句至关重要的比较完整地表达宇宙论的名言,必须考究明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里关键的问题,所谓“道生一”,“道”是什么,“一”是什么。上引何心山解说的毛病在于回避了“道生一”这个带关键性的问题,却是直接从“道”生天地二仪来说的,这就不符合《老子》的原意。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比较研究,我们认为把“道”解释为虚无本体,应该是比较切合原意的,这在《老子》的上下文和整体思想中也可以解释得通。在《老子》书里“道”体现着“无”,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是天地万物最

文档评论(0)

138****93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